□本报记者 张岚 曾小清
1月16日,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取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的公告。前不久,这家公司刚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
天齐锂业并非特例。去年,四川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总量的比例首次超过六成,企业新实施专利超过8000件;获得去年中国专利奖的15家单位中,14家是企业。
两组数据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在四川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企业已成为“生力军”。
以制度红利激发创新“因子”
“春节后我们要举办2014年度比赛,一等奖奖金1万块,获得中国专利奖的额外有大奖。”四川柏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王建全告诉记者,自2009年起,公司每年举办一次专利创意设计和金点子创意大赛。第14届和第15届中国专利奖中,获得外观设计优秀奖的球泡灯(乐水)和球泡灯(罗马之光),就是内部创意大赛的产物。
在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实施效果好的知识产权项目将被作为重大科技成果进行重奖,公司三年共发放专利创造奖励700多万元,并将专利创造记入员工档案,作为升职、评职称的重要依据。
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黄峰看来,企业创新“因子”的激发,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激励创新、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以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在企业创新的“自选动作”之外,四川省还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园区,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企业开展专利试点工作。目前,四川省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优势企业32家,省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541家。2010年以来,四川省开展的第二批、212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培育企业共申请专利20674件、年均递增35.9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459件,是之前的2.51倍。
近年来,四川省17个市(州)、26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累计投入近亿元。同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企业专利实施与产业化。
以专利“金刚钻”拓市场空间
从濒临破产,到深交所上市,用时不到6年。再到亚洲最大、全球第四的锂盐生产商,用时不到3年。这一路行情看涨,天齐锂业的“金刚钻”就是专利。“一边是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一边是现有技术的原料成本太高、且质量不能保证。”回想起公司“破釜沉舟”,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始进行锂电池锂原料研发的经历,天齐锂业的相关负责人直言,市场的倒逼效应使得企业“起死回生”。
以获得金奖的“硫酸锂溶液生产低镁电池级碳酸锂的方法”专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利组合,天齐锂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其主导产品电池级碳酸锂,占据中国正极材料市场60%以上市场份额,出口到日本、韩国等电池强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等新能源电池新兴国。
用专利构筑市场空间,敲开国内外市场的“川军”,越来越多。
此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输液时不产生负压的自收缩输液瓶袋”,克服了现有输液瓶半密闭输液系统存在的空气传播交叉感染或药液二次污染的风险,产品问世以来为四川科伦药业新增销售额5.78亿元,新增利润接近2亿元。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在全球率先突破甾体皂苷工业化生产的技术难题,研制生产的中成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成功进军欧盟,实现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性药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零的突破。
新闻推荐
四川省改革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三放一收”的财政新政将带来哪些影响?省政府2月17日下发《关于改革完善省与市(州)、扩权试点县(市)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通知》,明确“三放一收”:将目前省级按35%比例分...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