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新闻 > 正文

功侔鲁壁 9361箱国宝8年无一遗损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8-14 09:47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1933年,故宫博物院百万件珍贵文物开始历时10余年的大迁移,足迹遍及10余省。

1937年 “七七”事变后,故宫文物分3路从南京运往四川。南路辗转至四川巴县(现重庆巴南区)境内;中路经汉口、重庆等地到达乐山安谷镇;北路经徐州、郑州等至成都,最终到达峨眉县。抗战胜利后,藏身于四川各地的故宫文物才汇集重庆,后东归南京。

翻开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四川人为保护民族瑰宝做出了无私奉献。“功侔鲁壁”4字的褒奖,实至名归。

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泊滩村,被碧绿农田包围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显得古朴而雅致。史料馆墙上,“功侔鲁壁”4个烫金大字,远远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功侔鲁壁,是抗战胜利以后,为了表彰安谷百姓的护宝功绩,故宫博物院以当时政府名义颁发、由院长马衡亲笔书写的牌匾,意指乐山民众护宝事迹,已经等同于孔子后人在夹壁里藏书、让孔子思想得以流传的功绩。

7月底,记者走进乐山追寻这段70多年前的护宝历史。虽然当年参与护宝的当事人已纷纷去世,但史料馆保存的他们的口述实录,仍然讲述着国难当头时的“草民承大道,布衣写华章”。

运宝——腾出宗祠存国宝

“你站的这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当年就是保存故宫文物的7座宗祠庙宇之一。”76岁的史料馆创始人王联春告诉记者,在烽火硝烟的1939年,中路迁移的故宫文物从南京运抵重庆安放,然而紧随而至的重庆大轰炸,让故宫博物院发现此处不宜久留。于是,工作人员溯江而上,在乐山乡间的安谷镇觅得古佛寺以及6座宗祠,作为9361箱文物的保存点。王联春指着史料馆陈列的一张泛黄票据说,“当时的安谷人接到通知以后,二话不说就把老祖先的牌位搬出去腾出庙堂,换回的就是这种当时政府出具的借据。”

当年选中安谷宗祠,就在于这里远离市区,且宗祠四周大多有参天古树遮掩,可以避免日机轰炸。这样的选址最终验证了科学性。1939年,日机轰炸乐山,半城尽毁,但远在郊外安谷的文物,却躲过一劫。

近万箱文物走水路从重庆、宜宾一路颠沛抵达安谷时,正值枯水期,安谷也并没有一个可供大船停靠的码头,就只能用一条条木船和筏子把一箱箱文物转运上岸。搬运的除了负责押运的士兵,就是当地的安谷村民。

史料馆里,当年曾参与搬运文物的安谷镇回龙村村民赵鸿发的口述实录,记载了那段历史:“1939年,文物从乐山用竹筏运往王落渡。在搬到易祠的库房时,我被保长赵树斌喊去搬运。从渡口到祠堂途中,每十步远就有一个岗哨。”赵鸿发很好奇箱子里都是什么宝贝,“但根本没人敢问具体是什么东西。”也许是因为太重或者紧张,搬运时,赵鸿发和乡民两人抬着箱子下竹筏,“我一不小心把箱子的一头滑进水里,当时押运的士兵以为我是故意的,还把我抓去关了一个多小时。”

护宝——袍哥百姓主动巡逻

负责押运和看守故宫文物的有一个连的兵力。“几处文物的存放点荷枪实弹日夜看守,外人根本不准靠近。”王联春说。

赵鸿发回忆,“有一次,回龙村一个村民路过易祠,多看了几眼,看守的卫兵立即拉动枪栓,并警告他不许再看。那些当兵的白天黑夜都站着岗,要是靠近一点的话,马上问你干啥子的,一拉枪栓,我们只敢说‘干活的,干活的\’,吓人哦,我胆小,更不敢东看西看了。”

不过,故宫文物运到乐山的消息很快传开,日军特务也开始频频出动打探文物的具体存放点。此时,乐山的袍哥和普通百姓便主动承担起护宝重任,“当兵的在最里层,我们本地人就在外围巡逻。只要在街上碰到不熟的可疑人物,就直接赶出去。”王联春说。

不仅如此,因工作需要,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招聘了十几位安谷当地人协助保护文物。史料馆馆藏资料显示:1939年文物运抵安谷时,16岁的窦洪海与哥哥窦怀福先后受聘,用他们的木工手艺,为各库房制作维修存放文物的木箱、木架、库房板壁、加固梁柱等。此外,回龙村的易泰安和易泰全两兄弟被聘为国宝保管、翻晒工,宋致清被聘为泥水匠,还有龙新海负责上箱,王铁匠的儿子一个当库员,一个搬东西……

窦洪海生前在接受史料馆访问时回忆:放置国宝的木箱长1米,高和宽均为0.5米,木板厚约3厘米。所有国宝都用棉花包扎后进箱,空隙处用稻草、棉花等填塞得紧紧的。即使是书画碑帖典籍,也要铺一层棉花和稻草,再放一层文物,层层压紧,然后钉牢箱盖,贴上封条,又以铁条加固,极为牢靠、严实。“由于包裹严实,这些文物在安谷期间一件也没有损坏。”

晒宝——3人一道启封开锁

运抵安谷的文物,都放在箱子里贮存,保管制度极为严密。王联春说,文物进库房后,每一件都登记在册,以箱分类编号,按序排列堆放,每库都有固定的专人保管。非办事处成员和库房工作人员,一概不准入内。库门上锁后即予封签,凡要进库需经办事处主任同意,3人一道启封开锁,并且逐项填写开箱登记表。平日,管理人员清扫库房,检查有无鼠啮蚁蛀痕迹。每逢雨天,就检查是否滴漏,如有受潮,及时报告处理。

每年夏季天气潮湿,逢晴时均要翻晒部分文物,称作“出组”。每组5至6人,启锁开箱,按档案清册逐件核对无误后,搬出库房,堆放在场坝上晒太阳。如发现虫蛀、受潮、霉损,要在开箱记录表上详细列出,还要在清册上一一注明。负责警卫的士兵站立在四周,闲人可远看不得靠近。晾晒结束再装箱时,需全组人员同时在场,核对清册无误,钉死,封签,搬存原处。

由于监管措施十分严密,窦洪海等安谷人也鲜有机会细瞧文物模样。直到有一次翻晒文物时,故宫乐山办事处欧阳道达主任终于同意让大家近距离观赏文物。他叫人取来清水,倒进一个瓷盘。此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印在盘子上的鱼儿居然在水中“游”了起来,这也是窦洪海惟一一次与故宫文物亲密接触。直到多年以后,安谷百姓才知道当年存放于乐山的故宫文物中,有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图》、郎世宁的《八骏图》等多件国宝。

抗战胜利以后,9000多箱文物又沿水路离开。三路故宫文物南迁先后集中于重庆,1947年返回南京。

“古物有灵”峨眉躲过大火

1939年7月11日,北路转移的文物,从汉中、褒城、成都等地,全部运抵峨眉,分别存放在县城东门外大佛寺和西门外武庙。这里虽然远离了敌机轰炸,但文物却险些因为寺院大火付之一炬。

据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馆长徐红洋说,到达峨眉的文物,有5094箱都存放在大佛寺。这处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寺院,占地百亩,有五进院落和100多间禅房,殿宇宏伟宽敞。为了便于保存,寺院的大殿和相近的厢房,被拿来当成了库房。而剩下的2000多箱文物,则保存在关帝庙里。当时,关帝庙已经荒芜,住着几个流浪汉。押送文物入川的故宫研究员那志良还给他们发了少量搬迁费,让他们腾出地方。然后请来泥水匠用砖砌了围墙,院内也重新铺了地砖、安放了木架,以存放文物。徐红洋说,文物转运时,原本就已经分别装箱。但为免文物受潮,还专门制作了木架存放。

然而,乐山遭遇敌机轰炸,让那志良再次感到了危机。他认为大佛殿殿宇高大,目标明显,很容易被敌机发现。再加上大殿与民房相邻,容易失火,因此在1942年,又将存放于大佛殿的文物搬到了武庙和县城外的土主祠和许氏祠。没有想到的是,1943年春,峨眉县城因为一家烟馆失火后,引燃旁边的一座油坊,迅速在城内引发大火。史料记载,这场大火把县政府、银行、邮电局等完全烧光。眼看大火迅速向武庙蔓延而来,那志良当机立断,命令驻守士兵将附近的草房一律拆除,并承诺赔偿,以割断延烧的路径。待全部拆完没多久,大火蔓延至此,因为没有了助燃的材料,火势终于在藏宝仓库门前得以扑灭。

纵观文物南迁路,无论是在宝鸡,还是汉中,抑或成都和峨眉,都曾遭遇过敌机空袭和大火等危机,但最终均逢凶化吉。这让那志良也不得不感叹“古物有灵”。

“翠玉白菜”曾存放成都大慈寺?

抗战时期南迁入川的故宫文物,也曾与成都有过短暂的相会。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馆长徐红洋介绍,由北路来川的故宫文物,部分曾经存放于成都的千年古刹大慈寺,最后才送往峨眉县集中存放。由于著名的“翠玉白菜”就曾存放于峨眉,因此,这件闻名海内外的故宫珍宝,当年便极可能曾在大慈寺存放。

据介绍,故宫转移的文物,北路共有7286箱。1937年11月经徐州、郑州运抵宝鸡。然而3个月后,宝鸡遭敌机轰炸,只得翻越秦岭经汉中前来成都。

成都的存放地点,是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亲自来蓉选定的千年古刹大慈寺。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那志良曾在《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一书中回忆道,文物从汉中到成都,560多公里的距离不算太远,但好几处地方要经过河流,却没有桥。“汽车开到渡口,需要开到木船上去,然后由船夫把木船往上游拖拉一段路后,再叫它顺流而下,就水势斜行到达对岸,汽车再开上岸去。”就这样,文物辗转来到成都。

没想到,故宫文物继续遭到日军空袭的威胁。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1938年11月8日,日机首次袭扰成都开始,至1944年11月止,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成都所受轰炸至少21次。而成都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1939年6月11日晚7点30分,敌机27架空袭成都春熙路、盐市口等闹市区,炸死211人,伤457人,损坏房屋4700多间。

那志良回忆,有一次防空警报拉响不久,便看到日机从东边慢慢飞来。但是大慈寺的和尚们都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炸弹下来也不躲。没想到,炸弹把盐市口等市中心炸得火光冲天,大慈寺却安然无恙,文物也躲过一劫。

眼看成都也不安全,马衡再次决定将北路文物继续转移至峨眉。徐红洋说,汉中文物转运成都的首批出发时间是1938年5月,最后一批运离成都前往峨眉是1939年6月。因此,文物呆在成都最长的时间达13个月左右。但是,直到1939年6月,汉中的文物也没有来得及完全转运到成都。因此,未转运来蓉的故宫珍宝,有的便直接从汉中取道广元等地,直赴峨眉。

那么,在成都保存的文物究竟有哪些?由于年代久远,且无相关资料,已经无法求证。但广为国人熟悉的珍宝“翠玉白菜”,却极可能在成都存放过。

徐红洋透露,那志良在峨眉期间曾在峨眉中学教书,而他的一位学生谭永富就曾随他目睹过“晒文物”。记者在“纪念故宫国宝南迁乐山70周年专刊”上看到,谭永富的一篇《国宝目睹记》,回忆了他在峨眉武庙看到“翠玉白菜”的印象,“一株翠玉白菜,菜叶上还卧着一只小昆虫,活灵活现的,美丽极了!”这就意味着,今日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是随北路文物迁移的,就极可能是从成都中转过去的。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吴晓铃

新闻推荐

宜宾开启“水陆空”立体旅游模式

本报讯(记者吴亚飞颜婧文/图)8月25日,宜宾市三江口长江公园,一辆AC311直升机徐徐起航。本次试飞成功,标志着宜宾开启“水陆空”立体旅游体验模式。5月24日,宜宾市政府与四川中航通用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功侔鲁壁 9361箱国宝8年无一遗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