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晓铃)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在北京闭幕。这个国内最高级别的公共考古盛会评出了公共考古活动、考古也文艺、文创产品等三大类公共考古系列奖项。四川的虚拟考古体验馆、动漫影片《考古训练营》以及卡通绘本《少儿考古入门》三个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致力于推进考古学界主动搭建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帮助公众参与到考古事业中来。而每届论坛的三大类评选,则旨在鼓励这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考古机构。此次评选中,四川获得一等奖的三个项目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3年底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虚拟考古体验馆,是全国首家虚拟考古体验馆。步入其中,公众可以了解到如何修复文物、亲自体验一下古人的石镰打火、钻木取火,以及观看安丙墓3D实景等活动。《少儿考古入门》的卡通绘本,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传播考古知识和流程。15分钟的《考古训练营》动漫影片,模拟了三星堆的考古,让两个小朋友穿越时空,了解青铜器出土、三星堆古城发掘、文物修复等各个考古环节,然后一举从考古“菜鸟”变成考古小达人。
在论坛现场,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以获奖代表身份作了“如何将展览做得高大上”的主题发言。高大伦透露,省考古院今年8月的“考古宜宾五千年”展览,原本是一个展示向家坝水电站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的成果展,但考古院配合这次展览策划了展前讲座、出土文物文创产品展示等活动,让原本严肃的展览变得轻松有趣,引起了不少关注。
考古作为一个严谨的学术领域,为何一定要实现考古大众化?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表示,公共考古的理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考古教育在内的文化资源管理问题。“在中国,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这需要我们发掘研究,也需要解读和宣传。只有考古人、媒体和公众共同参与,才能通过考古提高全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良娟)12月7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川剧丑角剧目传承展演在成都上演。从12月7日至10日,会有21折共四场优秀传统丑角折子戏在四川省川剧院演出。《疯僧扫秦》《秋江》《拿虎》……12月...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