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也
一到大假,游客被宰的新闻总是不断,“四川游客被宰”在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更是接连被媒体曝光:9月30日,攀枝花的彭女士在香格里拉花了18200元购买霍山米斛,因她“错”把20元一克理解为一斤;10月2日,宜宾的魏先生在云南购买中草药石斛50克,竟被要价3000元;10月4日,广元的肖先生在青岛遭遇“38元一份变一只”的天价虾事件……这类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都已经或正在进行相应的善后处理。但对事发地来说,多年辛苦经营的良好旅游形象,竟因此付诸东流。互联网时代,极端事件与城市名片的关系,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认真对待。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成本低、污染小、见效快,成为当前各地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选择。很多地方都提出大力打造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在配套政策制定、城市特色塑造、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维护等方面,大多数地方都做得不错;但在具体的管理和服务上,有的地方却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从诸多旅游乱象的报道中可以看出,这样的矛盾一直存在。
极端事件看似偶然,肇始既可能是黑心商户的利欲熏心,也可能是相关部门的监管疏忽,但归根结底是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一个以旅游为名片的地方,不能只热衷于打造硬件,也应极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每一名游客的合法权益。旅游秩序无人维护,黑心商户宰客当然就飞扬跋扈;相关部门遇事推诿,游客当然感到屈辱寒心。这些都是长期惯出来的毛病。更令人心寒的是,“明天再说”“节后再办”此类解决方案都可以对“流动”的游客提出,可见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专业性上,有的地方简直是“门外汉”。
这些年来,全国砸掉的“优秀旅游城市”招牌还少吗?凤凰、三亚、香格里拉等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皆因卷入过负面舆论漩涡,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每到此处必定小心翼翼。舆论并非小心眼地戏谑某一个黑心商贩,更不是特意要攻击地方部门的某次执法不妥,而是严重不满以旅游创收为名为所欲为的不正之风,严重不满当公平正义遭到损坏时相关部门的“无所作为”。当这么多关口都无法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时,全国“哗然”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小事件发酵成全国热点从而“砸了招牌”,看似偶然,实出必然。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给每个城市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粥”的事态,如何保住城市的金字招牌?以往的遮掩封堵、见招拆招肯定不行,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关键是要树立起以游客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将旅游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积极培训和考核旅游执法、从业人员,坚决杜绝宰客、欺客等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建立完善24小时旅游咨询、投诉、处理渠道,设立旅游速裁机构,高效公正处理相关纠纷。只要平时严格监管,执法人员风清气正,每遇纠纷快速反应、处置得当,又能掀起多大的“浪”呢?
昨日之事,今日之师。我们绝不能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四川遭受被宰噩运,让天府之国蒙羞。国庆期间,四川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16.45亿元,同比增长24.5%,成绩喜人。因此,保住天府之国这块金字招牌,我们当引以为戒,夕惕若厉,维护好每一个游客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四川作为旅游大省的良好形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璟)11月9日,“网络名人探访长江经济带——走进四川”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四川省网络和信息办公室承办。活动为期5天,邀请了沙黾农、庹祖海、侯宁等...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