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临港”、“法治临港”,临港开发区创新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社区民警为龙头、以社区网格员为骨架,以“1+N”为“组合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城市管理、矛盾排查、日常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效,有力打造“无围墙”的法治开发区。
■ 政策定调 市场运作
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区综治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网格化”管理建立提供政策保障。将区、街道、村(含沙坪农村)、社区、网格点及区级各职能部门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完成软硬件建设。按照政府统领,综治办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市场运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 依托平台 科学划分
临港开发区依托统一的信息平台,按照标准划分的单元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其中,充分考虑辖区居民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情况,按每个网格500-800户左右居民的标准,把白沙湾和沙坪街道分为5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至2名“网格员”。每格按工作量、服务管理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定人、定格、定责。同时,每名网格以居民小组长、社区干部为依托,组成网格成员。发挥网格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调动居民自治能力,使多元机构参与治理和信息共享,最终并轨“智慧临港”。
■ 民警带头 “三会”规范
网格确定,人员确定,如何提调管理呢?临港区明确社区民警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网格员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承办网格单元内信息采集、安全防范、服务民生等具体工作职责。在管理规范上建立“三会”,即:每天晨会、每周例会、每月考核通报会。
■ 创新管理 运行“三个+”
具体在社区网格管理工作运行模式上,临港开发区创新实行“三个+”模式。
这“三个+”分别是:
“1+N”,1代表社区民警,N代表若干个网格员、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和巡防队员,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体,网格员为辅助,居民小组长共同参与的 “组合体”;
“5+2”,就是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落实“5个正常工作日+ 2个休息日”弹性工作机制。双休日采取社区民警轮班制,带领辖区网格员在网格内开展巡逻、盘查及清理等工作;
“白+黑”,就是实行错时工作制,社区民警带领网格员利用晚上时间入户走访调查、带队巡逻防控、检查娱乐场所等工作。
通过灵活用好、管好、带好网格员队伍,临港开发区把管理和服务的末梢触角延伸到社区前沿,推进到居民家中,破解了制约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诸多难题,实现了社会信息更准确、维护治安更有效、服务实战更显著的良好格局。涂凤英
新闻推荐
晚报讯昨(12)日,记者从市扶贫移民局获悉,宜宾市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捐助、勤工俭学等多渠道,构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救助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