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宾乘船沿长江而下,行19公里便到了位于长江岸边的古镇李庄。被称为李庄四绝之一的旋螺殿位于李庄镇以南2.5公里处的石牛山上,殿内曾供奉文昌帝君,故又名“文昌宫”。沿着青砖铺的小道往前,穿过斑驳的树林,一排红墙青瓦的民居庭院赫然眼前。走进院墙的拱门,旋螺殿便耸立于台阶之上的树林中。
旋螺殿为八角形单体建筑,高约25米,外观为三重檐结构,殿顶覆青色简瓦,8条殿脊皆塑有走兽和置有垂兽,宝顶及8个翼角均起翅柔美,整个建筑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展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旋螺殿正面是方形的殿门,门两边有方形镂空雕花的木窗,与高大的殿墙相映成趣。外面的阳光透过花窗洒进来,如一张巨大的剪纸,灵动而又古朴。
这座八面八角的建筑,八面透风,八面玲珑,殿内无一根横梁和铁钉,采用抬梁支柱法,构成四方形的“灯笼架”,充分运用了力学原理,使结构和装饰美达到和谐统一。
说到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要数旋螺殿的藻井最为引人注目,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其左侧用如意斗拱,右侧斜翅和斗拱后尾向上重叠呈网目状,并向右旋转,该殿也因其藻井状如旋螺而得名。殿内石壁上刻有“万历丙申岁,修建文昌宫,刻石留仙记,世代得兴隆”。推算来旋螺殿应是建于1596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抗战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迁李庄后,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等对李庄的古建筑物一一进行过测绘,对旋螺殿评价甚高。梁思成、莫宗江先生在自己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中国营造学社》七卷一期上,撰文赞誉旋螺殿“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旋螺殿为何受到大师们的赞誉?这是因为旋螺殿的造型优美,结构巧妙,风格独特,其建筑艺术除山西应县木塔外,别无它寻。
旋螺殿的设计建造,也反映了李庄当时的经济繁荣,文化兴盛。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旋螺殿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报记者 刘长宾
新闻推荐
晚报讯毕业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毕业更是一个征程的开端,是一份成长、一份收获。岁月如流,少年幻想变成了青年哲思,当初跨进高中大门时的稚气和憧憬,早已化作走向成熟的热情和希望。近日,宜宾市三中举...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