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雨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结构,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因大脑结构复杂、精细,脑部病变情况更是瞬息万变,既要手术解除病变,又要尽可能不影响周围密如蛛网的神经、血管,在医学学科中,神经外科是处在金字塔尖的精细学科,神经外科手术更被誉为“穿针引线的绣花活”。
为了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不断投入资金用于更新仪器设备,并且加大对医疗队伍水平的建设力度。神经外科一科于2014年9月正式组建神经疾病诊治中心划分了四个亚专业组,分别为:功能神经外科组;颅内肿瘤组;神经脊柱组;小儿神经外科组。开始了从显微神经外科向精准神经外科过渡,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神经外科接轨。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解决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瘫难题
听神经瘤是颅内最常见的三大良性肿瘤之一。它起源于前庭神经鞘,通常病人以“耳鸣、听力下降、耳聋”为首发症状起病,故叫听神经瘤;手术是听神经瘤治疗的首选方式,而面瘫是听神经瘤手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患者通常无法闭眼、嘴歪向一侧、流口水。除了容貌上的改变,面瘫还会带来其他影响。比如面瘫后,患者进食时食物残渣会聚集在口腔面瘫一侧。更重要的是由于患侧上眼睑闭合无力,眼角膜长时间暴露将导致角膜干燥,因此保护不当可造成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易勇介绍:“由于面神经被肿瘤长期压迫而变薄,术中往往被误认为肿瘤包膜而被切断,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一侧口眼歪斜甚至面部变形扭曲的后果。多年来,面神经保留是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一大难题。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但因其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医院并未开展应用。”2011年市二医院神经外科引进该设备并派出主任医师易勇到北京学习。2012年3月,易勇为一位42岁的大型听瘤患者郭实施听神经瘤切除手术,该患者的听瘤直径达到4厘米,部分面部神经与肿瘤包膜密切融合,肉眼难以分辨,易勇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确认神经位置及走向,成功进行了分离。术后,该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完好,第一例手术取得成功。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市二医院神经外科一科得到了广泛开展,该技术的开展不仅为众多患者完整切除了听神经瘤,而且完整保留其面神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此,易勇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出现持续性耳鸣且内科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其他检查以确定病因,开展治疗。
脑部肿瘤无需开颅
从鼻孔也可夹出
脑部肿瘤未必要大动干戈地开颅,市二医院从去年3月完成第一例全新微创手术至今已经独立开展内镜下经鼻鞍区垂体瘤切除术近30例。将一个外径为筷子粗细的内镜插入患者鼻孔,并最终从鼻子中“夹”出脑肿瘤。这项新技术因其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很多医院都未开展。
20岁到23岁这三年对于女孩来说应该是如花般的年纪,然而对于牟佳(化名)来讲却是不堪回首的时光。严重脱发、急速肥胖、满脸痤疮,牟佳认为是因月经不调引起的,服中药调理已经快两年了一直未见成效,每天都睡不醒,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因此丢掉了工作,越来越不好看的外貌也让她失去了爱情。辗转妇科、内科检查,最后终于在神经外科检查出来,原来牟佳出现的众多症状都是因为垂体瘤引起的库欣氏病。经过系列检查牟佳的病情需要行垂体微腺瘤切除术,但是当地医院不能做该手术,需要去北京、广州等大医院才行。在牟佳准备长途求医时,听说宜宾市二医院可以做该手术,牟佳家人带着她从泸州来到了宜宾就诊。去年12月在神经外科一科进行了神经内镜下垂体微腺瘤切除术,术后病情明显好转。3个月后复诊,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趋于正常,复查垂体MRI提示肿瘤消失,体重下降,满脸的痤疮也完全消失,牟佳又恢复了苗条的身材、姣好的面容。
神经外科一科副主任医师周世军介绍:“垂体瘤是人体大脑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四分之一的正常人都会有垂体病变。需要治疗的垂体瘤约为千分之五,近半女性患者的表现主要为反复头痛、少经、停经、泌乳等。垂体瘤对视神经压迫致视力障碍也是很大部分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垂体瘤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且很多女性患者通常以患“不孕不育”进行治疗。周世军表示,多数垂体瘤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常规健康体检因很少进行颅脑内影像检查也很难发现。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针对某些类型的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才是首选。垂体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1、开颅肿瘤切除术,2、经鼻蝶窦(显微镜或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近年来,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因其视野开阔,安全性高、肿瘤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显微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
神经外科一气呵成完成
寰枢椎脱位“高危区”手术
神经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亚专业,其研究与治疗的疾病,是一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脊髓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几乎所有的脊髓脊柱疾病最终都表现为脊髓及神经受压的症状,因此,从神经外科善于止血及保护神经、血管的角度处理这些疾病,更有利于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抬着进来,走着出去”,家住水富县的廖阿姨就是这样的状态来到和离开二医院神经外科的。廖阿姨今年51岁从去年年初开始,因阵发性头晕、头颈部疼痛造成了行走困难,在当地医院治疗,一直未愈反复发作。后转院到市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颅底凹陷症;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并颈髓损害;寰枕部融合;Chiari畸形。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后颅窝减压、寰枢椎脱位术中复位+颈枕部内固定并枕骨融合术;术后十余天后康复出院。
神经外科一科副主任医师陶裕川说道:“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第一和第二颈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常累及延颈髓生命中枢与椎-基底动脉,导致严重残废(四肢瘫痪、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威胁生命,该部位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外科手术的“高危险区”。市二医院神经外科一科采用“寰枢椎脱位单纯后路复位内固定”从患者颈后方一气呵成地完成“复位、减压、固定”。它有效复位寰齿关节,解除延髓和脊髓的压迫,缓解患者的神经症状,复位力学机制更为合理,术中复位率进一步提高。该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证实,正在改变着既往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模式。目前市二医院神经外科还可进一步联合应用寰枢椎3D打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难度,提高手术疗效,努力让更多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新闻推荐
6月10日,宜宾城区人民公园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夕阳红健身队成立12周年活动在这里举行,一群中老年人身着各式服装先后走上舞台。长扇舞、秧歌、拉丁舞、手拍鼓、水兵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赢得现场...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