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7)日0点03分,农历六月初四,宜宾城尚朦胧安睡在雨后难得的清凉中,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至。
顾名思义,“暑”字上有太阳炙烤,是“炎热”之意。古人认为“小暑”仅是小热,接下来还有大暑、处暑的考验;但“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此时吹拂万物的风已不带凉意,而是天地间蒸腾纵横的暑气了。小暑节气阳光暴烈,人难熬,害虫更难熬,于是“六月六,晒红绿”,人们趁着太阳晒衣物、晒书本,晒之前梅雨季节发霉的心情,驱赶其中匿藏的害虫,“取太阳之光,尽日而止”。
古人所谓“小暑三侯”是“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小暑时节,风带热浪,蟋蟀最感时应节,《诗经》上说蟋蟀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周书》上则说:“小暑后五日蟋蟀居壁。”小暑时,因为天热,蟋蟀便也离开田野,到庭院墙角避暑。于是古代的达官显贵们消暑游戏之一便是躲在家里斗蟋蟀玩乐。而与之相对的是,鹰也因为地表热浪蒸腾而翱翔高空,并在此刻训练雏鹰飞翔,开始“夏练三伏”。
小暑节气正是田间最繁忙的时候,尤其是今年夏天又逢雨涝,农民还要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但越是炎热气候,出汗多,消耗大,人们更不能忽略身体养护。至于城中闲人,不妨躺在有穿堂风过的绿树浓荫下,摇摇蒲扇,喝喝绿茶,听听蝉鸣,闻闻茉莉、缅桂、米兰等暑中香花,不吝是养神安宁的好办法。
古人有诗云:“小暑金将伏”,“金”是指金秋,原来此刻秋已经悄然来临,伏藏于侧。10天后,7月17日,便进入三伏天。“伏”是韬光养晦,秋日肃杀之阴气隐忍聚集,又被烈日炙烤熏蒸,故而三伏天暑热湿闷,万物都如蒸如煮,格外难熬。待三伏过后,秋破空而出,暑热也便消尽了。
晚报记者 张新
新闻推荐
晚报讯7月5日下午,正和集团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的“金帝庄园医养中心”揭牌了!这是宜宾市首家托管于三甲医院、设在小区内的医养中心,不仅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进社区的具体体现,更是正和集...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