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婧
据《宜宾日报》报道,日前,宜宾市流动博物馆在启动仪式上被正式授旗,首站走进南岸市政广场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据了解,随后流动博物馆还将进校园、走乡村、入社区、进工厂,让广大干部、职工、学生以及更多的市民参观展览。
在笔者看来,与“博物馆”的对话,是一次文明的交流,是自身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也在无形中涵养着科学、理性、平和的心态。但在大部分民众心中,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这虽然有助于维护博物馆的“崇高”形象,但其“高冷”的气质不免会令不少民众望而却步。
再之,传统印象中的博物馆几乎就是“收藏文物并用柜子摆出来”的地方,而造成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展示环节过于固定和呆板,常常会忽略了文物背后所隐匿的文化内涵。
实际上,博物馆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文物标本的保管、展示以及研究的专门场所,更应该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传统文化资源与知识的传播机构、教育机构。一个博物馆是否体现出了其价值和公用性,不仅要看其藏品量,藏品价值及研究水平,更要看其是否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播,并提高人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宜宾市流动博物馆的启动,可以说是文博展览形式的一种突破创新,通过这种创新,有效提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让博物馆更贴近公众,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将馆藏文化从“幕后”推向了“前台”。
走进“博物馆”,与文明的交流,不应该被局限于一个固定空间内,文化的引导和传承更不能仅仅在于“博物馆开放日”。作为承载着极具地域特色文明的展示平台,博物馆需要努力打造的是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更有生气的“流动博物馆”,让文博内涵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接近群众,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便捷地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享受到公共文化的建设成果。
新闻推荐
宜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事任免名单 2017年10月2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17年10月2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