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木桶原理”指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可见,短板虽小,影响极大。木桶如此,发展亦如此。补齐发展短板,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宜宾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引领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发展。但辉煌的成绩之下,依然暗流涌动。
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科教支撑力弱、体制机制僵化,对标先进,宜宾发展短板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短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宜宾越来越感到后劲乏力,力不从心。
问题迫在眉睫,必须直面挑战。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发展短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以无中生有的胆识、抓铁有痕的决心、争分夺秒的闯劲,奋力在补齐发展短板上寻对策、找路子、抓落实。
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加快发展轨道交通、汽车、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及器械、页岩气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竹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宜宾市立足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短板确立的应对之策。
紧扣宜宾市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低、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大的实际,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现代金融、会展经济、旅游文化、信息服务等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贡献率提升,以服务业大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大城市辐射吸纳能力——这是宜宾市立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短板确立的应对之策。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教兴市战略,以打造长江国际生态创新科教城为目标,加快推进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为宜宾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这是宜宾市立足科教支撑力弱短板确立的应对之策。
在全市干部中开展“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宜宾新一轮大发展”大讨论活动,着力更新广大干部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紧盯束缚发展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努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这是宜宾市立足体制机制僵化短板确立的应对之策。
瞄准短板,精准突破,宜宾发展迎来全新局面。
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崛起。全年引进新兴产业项目99个、协议总投资531亿元。智能终端集群发展,全年引进智能终端企业108户、投产21户,全国手机30强企业有9户落地宜宾市;汽车产业、轨道交通突破发展,凯翼汽车公司、四川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完成在宜宾注册和项目核准。
现代服务业实现重点突破。国家临时开放口岸、物流保税中心(B型)、宜宾会展中心建成,正朝着加快建成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国际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国际信息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迈进。.
科技支撑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严控高校异地办学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办学思路和模式,已与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1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理工·白酒学院(一期)建成招生入住,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正式运营,长江国际生态创新科教城的科技支持、智力支撑正在发挥作用。
体制机制取得明显突破,新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委员会,专门负责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新组建200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公司、100亿元城市和交通投资公司、150亿元科教产业投资公司,为新兴产业发展等提供资金保障。
通过一年多的攻坚突破,宜宾在补齐发展短板上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令人欣喜的是,短板正逐渐转化为宜宾的发展优势,成为推动宜宾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之源。
变短板为优势,这也是宜宾转型发展实践留给我们宝贵的启示。继续戴着放大镜,深入挖掘宜宾发展中的短板,以更大的创造性和超常的举措,让每一个短板焕发出活力,这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追求和责任。
产业转型看宜宾
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强市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华荣)近日,笔者从翠屏区菜坝镇了解到,该镇多举措探索控规区农房并联审批制度。优化流程。根据城市组团控规区农房建设研析会会议精神,将原来国土、规划、交通、城管各部门依次审批、互为前置...
宜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