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与宜宾市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互补性强,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希望以川滇黔十四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为平台,共同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强化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在采访中,六盘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邓杨对宜宾采访团记者说到。
6月22日,“宜路向南丝路花开”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中国凉都”贵州省六盘水市。
“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六盘水,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六盘水作为此次“宜路向南 丝路花开——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宜宾出发”大型采风活动的第二站。在这里,让我们邂逅了一个拥有44个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城市,也让我们遇见了一座阔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向南开拓的城市。
区域合作 优势互补
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的六盘水市,与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六盘水是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近年来,宜宾已建设成为水、陆、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著称的川南交通枢纽城市。宜宾拥有四川最大的内河综合枢纽港—四川宜宾港,随着开放合作不断深入,已迈入长江干线重点港口行列。
“从六盘水到宜宾港较重庆港公路运距约少150公里,整车按30吨计算,一车货能节约物流成本2000元。”在采访中,贵州水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岳鹏表示,六盘水及周边的产品经过宜宾港进入长江河道,可节约公路运输成本,提高六盘水产品在长江沿线的竞争力。
三个月前,宜宾港国家临时开放口岸获批,成为宜宾对外开放的又一突破。
6月15日,从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发出的共装载集装箱50标箱的列车缓缓驶出宜宾北火车站,开往广西钦州港,此举标志着四川南向出海最便捷通道——“川—桂—港(马)”国际物流通道全线贯通。该班列线的开通实现了“蓉欧”班列与南向通道的无缝连接,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四川形成闭环,同时,还通过宜宾港实现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在四川叠加和融合发展。
“我们规划了一条从六盘水到毕节的高铁,将连接成贵高铁,这样我们就可以直通宜宾,通到四川。”六盘水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邓杨表示,在向北连接四川的同时,六盘水也将通道建设的目光放在了南向,“往南,我们要修一条六盘水往盘州的高铁,而盘州往南到兴义这个高铁今年就要动工,兴义往南,就到广西的百色、南宁。”
“目前,宜宾市通过杭瑞高速、厦蓉高速、宜叙古高速到达宜宾市,全长约400公里,用时约5小时。”据六盘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田友明介绍,为进一步加强与宜宾乃至四川的互联互通,六盘水共规划了2个项目,即六盘水至威宁(黔滇界)高速公路、六盘水至宜宾(黔滇界)高速公路。其中,六盘水至宜宾高速(黔滇界)公路全长约100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六盘水到达宜宾市全长约270公里,用时约3小时,将成为六盘水市到达宜宾市的最便捷的北部通道。“最后形成一个往北进入长江,往南进入北部湾,沟通东南亚的一个快捷通道,带动宜宾、六盘水乃至四川、贵州两地的共同发展。”
资源共享 保护生态
邓杨希望两市加快产业合作推进步伐。一方面,六盘水市与宜宾市在煤炭、电力、建材、白酒、精制茶等产业上有相同特点,应推动两地企业沟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抱团发展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上,依据自身特色和各自不同的产业发展优势,努力破除地方性壁垒,共同搭建招商合作平台、打造区域品牌,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区域产品对外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宜宾市和六盘水市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宜宾—六盘水旅游带。还要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以更大作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产业转型 携手发展
六盘水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40年来,六盘水市发展迅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近十年发展尤为迅速,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
六盘水市作为全国“14大煤炭基地”之一,系“云贵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近年来在这样的思路下,六盘水高举循环经济旗帜,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煤电钢等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已形成由煤炭开采、洗选、炼焦、煤化工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煤炭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六盘水大力发展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玄武岩纤维、硫酸锰、高精铜箔、瓦斯综合利用、煤制车用氢能源等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7.5%,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4.5%,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20.02%。
而地处长江首城的宜宾,也经历过煤炭产业的兴盛。“一黑一白”等传统支柱产业曾支撑了宜宾经济较长时期的发展,也曾一度陷入低谷。走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为全市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坚持加速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新兴产业。
首台“宜宾造”手机下线,首批“宜宾造”智能手机下线,宜宾临港智能终端产业园首个超大尺寸触摸屏生产企业开业,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宜宾,四川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在宜宾开工……近年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预计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产值将大幅度提升,实现“再造一个产业宜宾”的目标。
新闻推荐
晚报讯6月22日,宜宾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暨纪念“6·26”国际禁毒日主题活动在城区合江门广场举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