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一中的爱人为本墙
宜宾市一中学生参加3月文明咏春节
宜宾,是一座历史悠久依山傍水的魅力城市。得天地之眷顾,宜宾城背倚青青翠屏,坐拥金沙岷水,四周真武、催科、白塔、七星等青山环城拱立。古往今来,无数宜宾儿女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奋耕耘,繁衍生息。
而闻名川南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宜宾市一中就坐落在这座城市的西南一隅,波涛滚滚一泻千里的金江之畔。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 校 ,前 身 为 创 建 于1481年(明成化17年)的翠屏书院,距今已有530 多年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翠屏书院十易其名。1901年(清光绪27年)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翠屏书院遂更名为“尚志学堂”。1905 年(清光绪31年)奉令改为“叙州府官立第一中学堂”。1912 年(民国元年)奉令改为“叙州联合县立中学堂”。1931年更名为“叙属共立中学校”。1935年改名为“叙属联立中学”。1940年划归省管,更名为“四川省立宜宾中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改名为“川南宜宾高级中学”。1953年改名为“四川省宜宾第一中学校”,同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四 川 省 属 重 点 中 学 。1959年,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此校名沿用至今。
宜宾市一中走过了530多年的风雨沧桑,为宜宾这块土地培育了无数栋梁之才。直到今天,她一直都站在宜宾基础教育的最前沿,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目前,学校以“‘公勇诚朴\’为核心内容的‘关注人的需求、致力人的健全、实现人的发展\’”为办学思想,创造性提出“一体两翼,状态助推”教改方案,努力达成“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全方位深化“二维目标,六维建构”德育改革,建立具有一中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多元化开设硕翰学院、一艺学院、雅思班、国防班等特色班级,以小班教学和专业辅导为基础,努力培养“专业+优秀”的社会人才,正在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中特色”。转变作风 组织建设更上层楼
学校领导班子一直严于律己,团结协作,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特别是近一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模范带领全体教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努力解决教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善化。以事业凝聚人心,赢得了广大教职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有效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四次被宜宾市委表彰为“创四好”班子,系宜宾市教育系统唯一;在建党93周年“七·一”表彰中,10人被评为宜宾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宜宾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教科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创新思路 队伍建设再上台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宜宾市一中现有4名教师领衔宜宾市高中名师工作室,4名教师被批准为第八批宜宾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小学科)后备人选,人数占宜宾市近1/2。学校现在岗教职工509人,专任教师472人。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149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175人。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同时,学校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新的教学课堂改革,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2014年外派138名教师分赴浙江镇海中学、上海建平中学、成都七中、重庆37中、绵阳东辰等地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进取争先;修订和完善了教师岗位考核方案,激励教师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工作;鼓励教师展示自我,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在宜宾市第五届教师风采大赛中,谢涛老师获总冠军、翁雪老师获季军、李琼老师获十佳教师,成为全市获奖人数最多和获奖等级最高的学校。
2014年,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大赛,3名教师分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5名教师获省级一等奖,12名教师获市级一等奖,获奖等级、人次居全市第一、川南第一,全省领先。
深化改革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宜宾市一中狠抓教学改革,在“三步走”特色发展战略指导下,稳步推进“一体两翼,状态助推”教学改革。加强“环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落实分段教学,强调反馈指导;强化大学科教研,夯实教学基础;深化状态建设,全面关注学生,努力达成“教”与“学”效率最大化,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14年高考重点本科硬上线436人,本科硬上线2022人,王霄、王蓄锐同学勇夺全市文理科第一名,居川南之首;文磊、陈月、宋宇同学高考单科成绩入围全省前“万分之一”;王霄、王蓄锐、谌皓碧、胥德胜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学校荣获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特等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高三学年一等奖,均属全市唯一。同时,学校自主招生工作取得突破,龙彧君同学通过2014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并获10分加分,成为全省通过笔试27人之一,属于川南、川西唯一,也是全市第一个获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加分的学生。2014年,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学科竞赛,7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7人获国家级三等奖,29人获省级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
勇于创新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以“守则”和“规范”为引领,以“自主体验式育德”为抓手,以“公勇诚朴”精神切入为特色,建立起“基础+发展”的二维目标,从六个维度构造一中大德育框架和体系,努力培养面向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体验式自主育德”理念,成功举办每月主题节,活动的丰富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属川南领先。学校雏鹰校园电视台荣获“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荣誉称号。学生中涌现出了“宜宾好少年”救鹰的何彦松、扶老的郑婷等优秀学生,树立了学生道德楷模。
常抓不懈 体艺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专业性强的训练项目,学校注重有效普及和阶段性提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训练,保障学校传统体育强项;针对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在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程,坚持每天跑操锻炼,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学校还丰富校园阳光体育,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成立各类小组兴趣协会,开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街舞、跆拳道、双节棍、棋类等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发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学校通过创建一艺学院,探索艺术学生“文化+艺术特长”的培养模式,强化艺体生文化课的管理和艺术拔尖生的培养,实现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共同提升,并依托体育艺术节,举办学生摄影展、书画展和书法比赛、插花比赛,全方位拓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近年来,学校体艺事业蒸蒸日上,各项赛事捷报频传。省运会上摘得14枚金牌,占全市金牌总数1/3强,居全市第一;男子篮球队突破性取得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九名;女子篮球队再获全国联赛(四川赛区)冠军;男子排球队蝉联省冠军;王正同学获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男子技巧大赛冠军;在宜宾市第三届艺术原创作品大赛中,学校师生喜获一等奖19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8个,获奖项目属全市省一级示范校最多。学校荣获2014年度“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荣誉称号,属全市唯一;喜获宜宾市2014年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展评普高组一等奖,属全市省一级示范校唯一。学校有11名学生通过2015年空军招飞复选(占全市1/3多),居全市第一。
辐射周边 校际交流大步向前
宜宾市一中是宜宾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第一责任区主要牵头学校。因此,学校以教育科技活动节、主题班课大赛等活动为平台,多次组织责任区学校到校交流或互动学习,以交流促革新,携手各合作单位共同提升宜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并且,学校定点帮扶兴文二中、江安底蓬中学、宜宾县蕨溪中学、长宁双河中学、宜宾培智学校、宜宾龙文实验学校、宜宾天立国际学校等校,推荐4名优秀干部赴其他校区任职,外派3名教师支援藏区教育,通过开展爱心助学、送教下乡、派遣骨干教师交流座谈等系列举措,有效落实帮扶工作,发挥学校辐射示范作用。
同时,学校加大与国外学校的联系力度,范雪同学获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赴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留学,杨贵富同学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录取。1名教师获国家汉办外派资格赴美国任教,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开设首届雅思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留学平台;8名学生喜获新加坡科技基金组织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阳光少年营”项目邀请,属中国大陆唯一。
路 仍在脚下延伸
辉煌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的沉淀。而宜宾市一中人的事业,还将永远继续。这条路,有过太多的艰辛,太多的风雨。这片土地,见证过他们太多的欢笑和太多的奉献。但是,所有的一中人,都不曾放弃,都不会放弃。他们的精神,让我们坚信,只要有所有一中人的坚持,宜宾市一中的明天,就一定是灿烂的。
因为他们,还要送更多的孩子去高远的天空自由翱翔!
因为他们,还要送更多的孩子去辽阔的海洋劈波斩浪!
因为他们,还要送更多的孩子去空旷的原野追逐梦想! 文/叶欣
新闻推荐
刘先生在水中寻找车牌入春以来的第一场大雨,让地势较低的宜宾市翠柏大道成中皖宜小区外岔路口出现了近50米长的积水区域。除了带来不便,积水还很容易冲掉过往车辆车牌。当有车辆车牌被冲掉...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