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新闻 南溪新闻 宜宾县新闻 江安新闻 长宁新闻 高县新闻 筠连新闻 珙县新闻 兴文新闻 屏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宜宾市 > 宜宾县新闻 > 正文

铁与火之歌

来源:宜宾晚报 2016-06-24 20:05   https://www.yybnet.net/

“这行业不到十年就会失传。”宜宾县横江镇的打铁匠人丁平站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一边用榔头锻打烧红通红的铁块,一边如此断言。此刻,他正在赶制一把锄头。

妻子刘容坐在屋门前的板凳上,扇着风,歇上口气,又转回去帮着丈夫干活。

丁平今年48岁,从十几岁开始打铁,已与铁与火相伴三十余年。父亲也是铁匠,手艺家传,他和兄弟都走上了铁匠之路。横江镇上还有两兄弟也是子承父业的打铁匠。“学打铁不容易,没有工具书参考,全靠长辈教,自己琢磨自己领会。脑子灵光的,三五年才能学到,之后就是自己凭手感锤炼。”丁平解释,“所以这门手艺一般是家传的。”

丁平夫妻干活的地点是古镇顺河街上一间幽暗的小屋。他们打制的,多半为农耕农具。一般打铁生意到了中秋之后才逐渐是旺季,正月过年时生意最好,一个月少说能卖一百多把农具。夏天生意既淡,干起活来更是异常辛苦。

夏至这天,太阳躲在肥厚云层里,天还不算很发热,但即便如此,小屋中间就是一个可以将钢铁融化的高温火炉,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两口子身形精干偏瘦,穿着棉布的短打衫(化纤衣服容易被火星燎出洞),对毛坯进行加热、锻打、取形、打磨、淬火……屋内火星四溅,铁灰飞扬,他们汗流浃背,全靠旁边的一把老旧电风扇降温。

一把菜刀30块钱,一把镰刀卖15块钱,从毛坯到成品,要打制一个多小时,每月两口子共收入两三千块钱,用刘容的话来说,除开房租水电,也只够找点吃饭钱。现在很多农民都在用机械流水线生产的铁具了,这个行业又脏又累,他们不想再教人,也没有人想来当徒弟。家里有两个娃娃,看着父母打铁那么辛苦,都拼命好好学习,考上了大学,再也不走这条路。

这门手艺是家传的,但到他们这代截止,他们不准备传下去了。话虽如此,他们的言语中还是有着对自家手艺的骄傲,“纯粹机械化的东西跟手工的还是不能比,钢火都不一样,农民更喜欢用我们手打的农具,更好用。不说其他,就说淬火的火候就是关键,火太嫩了,打出来的铁具会卷;火太老了,用起又起缺口……这些都靠经验和手感。”

晚报记者 张新 叶昌荣

新闻推荐

抗战时期内迁宜宾的工厂(上)

□刘虔刘燕蓝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迅速攻占中国东部、中部广大地区。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用急需,东部、中部各重要工厂如电厂、中元纸厂、天原电化厂、中央电瓷制造厂...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铁与火之歌)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