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航运
本报记者 唐群峰 本报通讯员 关 伟 文/图
春寒料峭。站在绣江岸边,望着空荡沉寂的江面,80岁的曾昭炎不禁发出一声长叹。这位容县水运公司的老员工用一种沧桑的语调向记者追忆起几十年前那迥然不同的场景:“在我还年轻的时候,绣江江面比现在更宽,江水更深,江上往来的大小货船多时有上百艘。”
然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绣江水道便因多种因素而断航。
时过境迁,今天水运再次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低成本优势。在自治区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宏伟规划的召唤下,绣江复航工程获得评审通过,美丽的绣江正迎来她的重生之日。
忆昔日百舸争流
绣江又称北流河,流经北流境内称圭江,过容县境内称绣江,为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江水发源自北流市平政镇上梯村云开大山双子峰,干流由南向北开进,途经北流、容县、藤县3地,于藤县县城汇入滚滚西江,全长275公里。据玉林交通运输局水运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绣江全段定级航道177公里,其中玉林辖区92公里(北流15公里、容县77公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绣江航道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航运发达,拥有船只100多艘,运量50多万吨,成为桂东南的一条重要黄金水路,对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时,沿江的藤县城区、容县自良镇和浪水乡借绣江水利之便,经济繁荣,物流昌盛,素有“小南洋”之称。也就是倚借这条黄金水道,玉林实现了与外省甚至海外的全面交流。一队队木帆船沿绣江河道往返于北流、容县、藤县、梧州、贵港等地,甚至更远的珠三角地区。不少人正是坐着船沿着西江走出桂东南,走向外面广阔世界。
“那时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还不发达,来往的汽车很少,北流、容县两地还没有通火车,因此进出玉林的货物基本靠船只运输,绣江航道也就成了玉林的交通命脉。”容县水运公司经理李德荣说。
61岁的李德荣向记者详细讲解了盛况时期绣江航运的相关情况:1951年,容城、自良两港就拥有木帆船240多艘,水上船民1560多人;北流也有水上船民1000多人,再加上外地船只和船民,活跃在绣江上的船只和人员队伍相当庞大。
痛今朝水路中断
绣江水道的繁华盛况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严重冲击。随着途径玉林的黎湛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货运转移了相当一部分货运物流。同时,玉林各级公路网逐渐蔓延扩大,运输车辆迅速增长,物流转送能力大大增加,于是绣江航道的重要性便日益减弱。
此外,绣江航道本身也逐渐“疾病缠身”。因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而忽略了生态保护,导致绣江两岸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泥沙沃土被雨水冲入河道。泥沙淤积在河床,水深日益下降,通航环境日益恶化。
“绣江断航后,曾在江面穿梭的船只远走他乡,容县水运公司很多职工不得不到贵港、梧州甚至更远的珠三角地区继续从事航运工作。”李德荣感慨地说,“他们一别家乡就是20多年。”
曾昭炎从小在绣江边长大,20多岁就跟随父亲驾驶船只在绣江上跑运输,亲历了绣江从繁华朝沉寂的转变,并为此感到心痛不已。如今,已是年迈的他经常到绣江边散步。他说,望着缓缓流淌的江水,会经常浮现一种幻觉——眼前帆船点点,船工喊出的响亮号子远远传来,码头装卸搬运一片繁忙……
绘明日重生美景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宏伟战略。西江热潮涌动之际,曾位居西江航运主要通道的玉林却感到了难言的寂寞。
绣江水道断航,令西江流域的玉林逐渐远离了西江主航道。陆路运输的高成本削弱了玉林产业的竞争力,制约了经济发展。于是,绣江复航便成为玉林融入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最大期待。
其实,早在2004年,玉林便正式提出了绣江复航计划,并编制完成了《绣江复航工程预可性研究报告》。但一直到西江黄金水道战略的提出,绣江复航才等到了期待已久的“东风”。2009年10月,绣江复航工程被自治区正式列入首批开展前期工作的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项目计划。一个月后,玉林市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2010年12月,玉林市委托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玉林港总体规划》。次年9月,《绣江复航规划研究报告》通过了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11月,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建设规划,绣江复航工程一期项目将在明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
《绣江复航规划研究报告》显示,复航规划等级为:交口梯级以下至绣江与浔江会合口按三级航道等级建设;交口梯级以上至北流市区按四级航道等级,即通航建筑物(船闸)按2×500吨船队兼顾通行1000吨级单船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象棋枢纽、建设金鸡梯级船闸和改建交口梯级船闸、建设黄金洲坝下至绣江与浔江会合口段航道及玉林港自良作业区。
绣江复航工程的号角吹响,绣江的重生已指日可待,而这将给玉林经济带来一个新的春天。从产业结构上看,玉林的水泥陶瓷、机械制造、电子产业、健康食品、服装皮革5大支柱产业出产的产品运量大,非常适宜水路运输。事实上,目前沿绣江的北流、容县在产业发展区域上早已沿江布局,可谓万事俱备,只等复航。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莹文/图由于缺乏了解,很多人对养殖业污染问题不以为然。实际上,养殖业污染严重程度并不亚于城市里的生活污染。“一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相当于七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比生活污染...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