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信 文/图
9月7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授牌仪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又一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33号文,广西梧州、北京昌平、河北内丘、山东枣庄、广东从化,各有一个名特优产品同时获得本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处处长岳宁在当日南宁举行的授牌仪式上说,地理标志保护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知识产权制度,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不仅可以为名特优产品提供“保护符”,也为促进产品出口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推动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零关税,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竞争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农副产品。广西地处中国-东盟结合部,增强地理标志产品产业保护意识,做大做强广西地理标志产业,加强与东盟的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合作,对于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提高广西在中国-东盟中的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成果显著 潜力巨大
2002年,广西产品首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广西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莫伟媛说,2002年以来,广西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至2008年,广西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35个,至2012年已达到50个,申请使用标志的企业达到150多家,受保护的产品效益平均提高20%以上。
据岳宁介绍,近8年来,梧州市政府和广西检验检疫局共同努力,将六堡茶产品培育成年产量达到8500吨、企业达到28家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3500多人,品牌价值将达到8.79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欧盟等地。梧州市政府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最终成功获得了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地域特征显著,物产丰富多样。据调查,广西县级以上可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达到329个,颇具发展潜力。专家认为,广西可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品牌产业的发展,推动广西“质量兴桂”、“富民强桂”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发挥广西资源潜力、做大做强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局联合广西科技厅、广西知识产权局、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共同进行基于地理标志培育广西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方面的项目研究,有些项目获得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有些项目尚在进行中。
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结合
2009年,首届“广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作用,促进广西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竞争。可以说,作为中国-东盟前沿的广西,对加强地理标志工作在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竞争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虽然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不少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缺乏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参与生产、流通和营销,由于缺乏完美的服务体系等条件的支撑,制约了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建设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科技含量低,优质产品竞争力弱,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滞后等。
莫伟媛说,广西检验检疫局将全力帮助广西各市县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地理标志区域产业品牌培育方面,政府和协会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区域产业名牌的形成。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宣传和推广,增加公众认知度,提升地标产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促进地标产品出口。
民营企业家苏淑梅认为,传统名特优产品做大做强必须融入现代科技,科技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广西商务厅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广西已经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名特优产品有些是“千年宝贝”,做大做强这些产品的产业,对于广西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已经获得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要走产业化之路。对广西传统特色产品如茶叶、木薯、糖、水果、林业、坭兴等,加大科技含量进行广开发、深加工,培育高端产品产业。如在融入现代科技基础之上,将茶叶、茶壶(陶瓷)、茶杯(坭兴)、饮用方法(民族特色)等结合成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广西自己的品牌。
广西茶叶协会负责人也认为,广西的茶叶文化要发扬光大,可以进行名特优产业相联合、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即传统产业-现代科技-民族文化相结合。
在开发保护中做大做强
据悉,目前,广西全区已有30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产品贴标上市,有6个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商场专卖。全区14个市都单独或共同拥有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品牌效益日益突显,销售量明显上升,部分地理标志产品促进了地方支柱产业的形成。
然而,如何加快广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据介绍,钦州市在发挥地理标志的功能,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实践中取得一些经验。其中,该市依法保护地理标志,建立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的体系,包括法规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同时,该市在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出口中,还利用国际惯例保护本国的传统特色优势产品,使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上获得声誉和保护。他们还建立与地理标志相配套的财税政策和产业,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北流市在拥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之后,围绕标准化生产加工,加强发展龙头企业,构建了“地标+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完善了“育种、养殖、深加工”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并制定了品种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健全可追溯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体系。
从各地的经验看,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保护中做大做强,看来是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发展的一条较为现实的途径。
加强与东盟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合作
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深入开展,以及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广西应站在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尤其是从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角度,采取相应的对策,大力培育发展已经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产业,增强这些产品产业的竞争力。
由于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产业主要是本地资源禀赋的产业,而农业合作居中国与东盟合作之首,东盟大部分国家也有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因此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特优产品的开发合作应是一个重要方面。
自治区发展中心研究员增丘雪微说,广西应利用地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前沿的条件,加强与东盟的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合作,促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国际保护。尤其是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加强中国-东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研究和合作。可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平台,通过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的潜力。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黄锡富认为,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发展的重要形式,这意味着同类产品产业竞争加剧,而加强与东盟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合作,努力发展我们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是获得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持久竞争力的关键。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李平平实习生/王继鹏)5月25日,2013“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公众投票进入第5天。5天来,许多读者、网友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为自己心中的楷模投票。大家希望通过这次评选活动,能更...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