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概况
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集展览、商贸、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国际性陶瓷盛会。
北流市作为全国四大日用陶瓷出口基地之一,拥有陶瓷企业64家,年产白瓷能力20亿件,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于2011年10月和2012年4月成功举办了两届具有特色、规格高、影响大的陶瓷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第一、二届陶博会上,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土耳其、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团体和嘉宾,以及各级领导和专家、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6个团体和行业协会的嘉宾应邀参展参会,签订项目280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52.96亿元。在首届陶瓷博览会,北流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名城”称号;在第二届陶博会上,北流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签约共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基地”;2012年12月,北流市获国家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称号。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已成为推动中国日用瓷行业深度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平台。
第三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定于2013年4月18日-20日在广西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举办。本届陶博会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享陶瓷发展商机”为主题,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打造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商贸瓷城”为宗旨,突出高新技术,促进陶瓷产业发展,促进双向开放,立足市场化运作,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贸易化,进一步提升品位和档次,努力打造全国知名、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展会品牌。本届陶博会展示面积扩大至38000平方米,设置展区5个,展位1500个,参展陶瓷商品涵盖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高新科技陶瓷、酒店用瓷、艺术瓷等各种陶瓷产品以及陶瓷机械、原材料、包装辅料等。本届陶博会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经贸、学术、文化四大板块,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名优陶瓷产品展示及评奖、酒店用瓷展销交易会、旅游美食名车家居饰品名优地方特色产品展、中国陶瓷产业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日用陶瓷产品创新设计讲座、新闻发布会等七大项。
第三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广西北流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广西三环企业集团、广西陶瓷行业协会
举办地址:广西北流国际陶瓷贸易城
联系电话:0775-6290128/6290129
陶瓷名城魅力北流
——北流市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顾振卿
北流市地处桂东南,毗邻粤西,是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水稻高产之乡、广西第二大侨乡、中国荔枝之乡、世界铜鼓王的故乡和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近年来,北流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弘扬敢闯敢拼、勇争一流的精神,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年、城市建设年、社会管理创新年、实体经济年、全民创业年、绩效提升年“六个年活动”,大力创建广西非公经济、现代农业、东部产业转移、特色领南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管理创新“六个示范市”,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开启了新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具有特色、规模高、影响大的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先后获得“中国陶瓷名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全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模范奖和先进奖、自治区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并获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七连冠。
2012年,北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04亿元,增长10.9%,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实现财政收入13.94亿元,同比增长24.83%,居全区县级第五位;在广西县级率先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城乡覆盖“天网工程”、率先成立村级平安协会、率先建成社区消防体验中心、率先成立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率先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中国陶瓷名城——北流作为我国岭南陶瓷文化的一朵千年奇葩,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发展魅力正在鲜艳绽放。
以项目促发展 以转型强工业
以项目促投资。北流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主抓手,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和协调服务机制,着力破解资金、土地两大瓶颈制约,有效扩大投资。去年,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项目199项(类),资金2.68亿元,完成民间投资157.65亿元,增长27.61%,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高盛陶瓷、建铧玻璃、宏邦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新开工、续建或技改项目432个,完成投资158.15亿元,增长29.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15亿元,增长28.2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1%,拉动经济增长8.42个百分点,发展内生动力得到新增强。
以转型强工业。按照“区城同建、产城融合”的模式,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了“三纵四横三园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工业经济实力得到新提高。去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75.43亿元,增长14.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1亿元,增长17.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亿元工业企业15家、微型企业65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225.59亿元,增长16.9%。东部产业转移示范走廊产业大道建设加快,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铺设园区道路10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承载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园区企业达296家,园区工业总产值181.07亿元,增长33.25%;税收4.98亿元,增长16%。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和工业大会战,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新发展私营企业1974户、个体工商户3208户,新增“三上”企业23家,陶瓷、皮件、水泥、食品、电子等十大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66.12亿元,增长62.51%,皮件产业实现产值38.16亿元,增长15.11%。深入推进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重点抓好了陶瓷行业煤改电、改气和水泥行业立窑改粉磨站,推进了三环粉磨站、海螺二期粉磨站和凯迪生物质能发电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86.77亿元,增长41.32%。加快了城北区“退二进三”步伐,38家工业企业全部签订搬迁协议,16家已关闭关停,拆除烟囱38条。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75%,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26%。三环集团被认定为广西创新型企业。
以创园促城建 以开放升活力
以创园促城建。坚持新型城镇化核心战略不动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了《北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突出抓好“一核四区三节点”城市建设布局,在改造提升旧城区的同时,加快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新区的规划建设,强力推进“城建十大工程”,一批创园和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甘贵路竣工通车,三环西路甘村段开工建设,会仙河公园完成投资近6000万元,由22个镇自行设计、自筹资金、自行建设的“梦之园”基本完工,成为美丽北流的一道新的靓丽风景。坚持市领导集中义务植树制度,扎实开展“大种树、优生态”和“绿满八桂”造林绿化活动,深入推进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村屯绿化。全面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5个镇、45个村示范项目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1.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2万人;绿地率32.78%,绿化覆盖率3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6平方米,绿化三项指标均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荣获第八届“南珠杯”竞赛特等奖,全市城镇化率达50.5%,比上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宜居北流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开放升活力。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外交流合作实现新突破。去年新签约项目73个,合同投资213.95亿元,到位资金87.5亿元,增长33.38%;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签订投资贸易合同128个,签约总金额180亿元,销售成交总额达32.35亿元;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增长17.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6亿元,增长16.4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1.43亿元,增长14.71%;新增贷款12.14亿元,增长10.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5.32元,增长12.81%,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62.32元。
以强基促增收 以惠民建和谐
以强基促增收。强化“农业稳市”理念,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取得新成效。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7.28万吨,连续九年增产,超级稻示范区成为全区的样板。全面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成功打造了5万亩“万元片区”、7个“万元村屯”,培育201个10万元“示范农户”。“绿满八桂”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北流市在全国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水果增产丰收,总产量增长11.5%。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新增玉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13.26万亩,实行规模经营基地37个。完成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92个,水利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实现了全市278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硬化路。北流镇九代村、民乐镇罗政村、平政镇灰沙村、山围镇石根自然村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罗政村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亿元,增长6.34%。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深化,完成了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7个试点镇的综合配套改革规划,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5.48元,增长15.9%,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787.4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10:1缩小到3.02:1。
以惠民建和谐。全市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领域资金23亿元,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05万人,占年任务的114%;新农合参合率99.81%。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5元,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补差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65元、62元提高到185元和74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350套,新建成保障性住房1899套。完成253户农村风貌立面改造任务。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全部竣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6个,解决7.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000户,完成农村改厕300座。发放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8842万元。24个五保村、6个水库移民新村全部竣工。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727个,受益人口49万人。新一轮扶贫开发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17个,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92个。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大会战扎实推进,高中和职教资源整合顺利完成,玉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落户北流并开工建设。成立了明瑞高中,实验中学一期建成招生,新增城区高中学位2100个,缓解了城区高中大班额现象。职业教育中心竣工投入使用,特殊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全市发放助学奖学金5472.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3万人次。全面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22个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完成11个镇综合文化站、1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7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新建农家书屋87家,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336场。完成1556套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接收设备发放安装任务。诚信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完成了92个村级“幸福家园”建设,北流市人口计生局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北流镇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大力弘扬“广西精神”、“玉林精神”,见义勇为、热心公益、乐于奉献蔚然成风,涌现了全国最美农民谢强华英雄群体、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黄业珍等模范人物,全市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资金8000多万元,见义勇为慈善资金会募捐资金达6000多万元。深入推进“基层基础、联防联控、调解化解、体制机制”四个创新。全市305个村(居、社区)全部建立了平安协会,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系统“天网工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防控、大调处、大化解”活动,初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处理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一批新发生的矛盾纠纷。加强依法治市,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侦破了一批大案要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好转。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市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首批161个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100%。
站在新起点,推进新跨越。北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139万人民,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兴市、生态立市、和谐安市“五个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突出实施和落实“一核四区三节点”的城市发展布局和“三纵四横三园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区城同建、产城融合,加快创建“六个示范”和国家园林城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与玉林全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个和谐幸福的魅力北流正在桂东南大地上崛起,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和美好前景的陶瓷名城将呈现在世界的面前。
新闻推荐
北流质监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的创新版
...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