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北流新闻 > 正文

陆桂邻: 敢教枯木再逢春

来源:玉林日报 2013-05-29 03:53   https://www.yybnet.net/

北流市民乐二中老师陆桂邻,在教学之余,天天玩,月月玩,年年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枯萎的树蔸玩活了,玩神了。一堆堆树根,经过他巧妙雕琢、精心磨制,竟然成了根艺作品,真可谓别具匠心,敢教枯木再逢春!

沉醉根艺自得其乐

记者在北流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勾漏诗词》副主编李志明等人的陪同下,专程从玉林市赶到民乐镇,采访陆桂邻。

陆桂邻的工作室开设在他的家里,室名叫“柳绿轩”,占据了二楼整层。“柳绿轩”里摆满了他从大山中扛、运回来的造型奇特的树根,分门别类地摆放着。陆桂邻用这些树根、树干加工创作而成的根艺作品,形神兼备,古朴自然,或气势磅礴,或圆润洒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置身于这些作品前,会真切地感受到返璞归真的感觉。

陆桂邻今年48岁,出生于北流市民乐镇的一个小山村,在山里长大的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森林、树木有着浓厚的感情。因为生长在山里,他不时看到一些砍伐树木后随处丢弃、焚烧树根的现象,十分心痛。长大后,他走出了大山,视野开阔了,见到了许多美丽的根艺作品,知道根艺就是将毫无生命的树根,依据它的形状用审美的眼光挖掘出它丰富的内涵。

有一年冬天,陆桂邻骑自行车拜会朋友回来时,路过新圩镇梧村的一条水沟旁,发现路边有一蔸枯萎的树桩,于是他停了下来,并从附近的一户农家借来了锄头,花费了两个小时,流了一身汗,才把几十斤重的树蔸搬回家中。他把树蔸放在庭院里,反复研磨,最后成了根艺书法《自强不息》。有了这次经验,他以后到乡村访友,就专找那些奇形怪状的树根、树蔸。“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寻找美,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陆桂邻一边抚摸着身边的作品,一边平静地道出他痴迷于根艺的情怀。

陆桂邻家中每一件根艺作品,都蕴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陆桂邻一一道来:这棵枯木,是在大容山上的一个老农家发现的,当时老农正要劈了它当柴烧,他花了80元钱把它买了下来;那件《猛虎扑食》,雕好后他左看右看,觉得还可以再改进,于是重新再构思;那只《沙漠骆驼》,是他在深山里发现的,摆在家思索了几天,并请来朋友一起讨论研究最终雕成了该作品。

正因陆桂邻对树根情有独钟,见到树根就发呆发狂,朋友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陆根痴”。

陆桂邻在中国玉雕大师陈义的指导下,制作的根艺作品不断获得行家的好评,根艺茶台也受到许多客户的青睐,其作品《奋斗人生》、《挑战》等在2007年北流市举办的首届根艺评比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尤其是他制作的根艺书法作品,由于匠心独具,与一般的书法相比立体感更强,显得更加苍劲有力,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搜集树根不辞辛苦

平时,建筑、道路施工中所丢弃的废根、枝、枯木等,都是陆桂邻的宝贝;每次听到哪里要改造公路、哪里要砍树木,他都会马上赶到,有时还不惜重金收购回来。

陆桂邻清楚地记得,由他制作的第一套根艺茶台的原料,就是2001年2月在山围镇李村的一个姓李的农家发现的。当时,这户农家为了兴建新房,把这个树根挖了出来,与泥土一起大约有三四百公斤。他在下乡走访中看到了树根,马上意识到可以利用其制作一个茶台,便向老李试探价钱。老李说:“这个树根放置在这里已有一年多了,占地又多,你能帮我运走,我就已经很高兴了,谈什么钱呢?”但陆桂邻觉得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最后他给老李100公斤木柴的钱。老李高兴得不得了,又是请吃饭,又是帮装车。但在车经过民乐圩的时候,很多人围观、嘲笑陆桂邻,说这傻佬,要这烂木根有什么用,当柴也不好烧呀。陆桂邻在嘲笑声中把这个树根运回家。经过半年时间的雕琢、加工,他终于把这个大树根制作成一个茶台。当老李来到他家做客时,说什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漂亮的茶台就是用自己家废弃的树根制作成的。

陆桂邻用手指指着旁边的那张根艺沙发大椅告诉记者,这张沙发大椅的原料是2003年正月在钩机庞师傅的指引下到西埌镇新村找到的。但在第二天去运树根的时候却遇到了一点麻烦。虽然事先有了准备,他找了5米高的吊杆,5吨的葫芦吊机,后驱动拖拉机,四五个朋友,但由于车架比较高,吊装没有成功。他只好给了司机误工费,另想办法。经打听,西埌圩还有车架较低的“虾铲”,他立刻前往西埌圩,看到那里的“虾铲”很旧,要吊装的木根又特别大,一时下不了决心。车主看出了他的心思,便问:“你的木根大约有多重?”“不少于两吨吧!”陆桂邻回答道。车主便给了他一颗“放心丸”,说:“这是小意思啦,我包了!要是车坏了,我不用你负责!”双方商定好价钱后,便赶往目的地去装车,装吊还算顺利。然而,当车辆开动时由于路滑,车辆没法前进,他们只好又用葫芦吊机5厘米、10厘米地一步接一步向前挪移,大约拉了10米,车辆才能重新开动。其中的艰辛,自然可想而知。

匠心独具慧眼识物

采集了树根,要将之变成艺术品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如清洗、去皮、艺术定位等。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很繁琐。如作品《龙飞凤舞》,是陆桂邻从一堆即将被劈开的“废木材”中“抢救”出来的,发现的时候上面满是泥沙,陆桂邻找了一辆载重15吨的货车才将其拉回了家,然后又请四个工人清洗了两个多月才将上面附着的泥沙清洗干净。

对于根艺作品,人们一般分自然型、雕刻型和实用型。而陆桂邻独钟自然型,他在雕琢、磨制树根原料时会尽可能地坚持“自然”这个主旨。为了营造自然淳朴的气息,他在构思期间就会有意避免多元化,一些作品即便是精雕细琢,但因违背了自然淳朴这一点,他也会忍痛割爱。在这个散发原木清香的柳绿轩内,每一件根艺作品都能让人沉潜下去,甚至在欣赏作品时还仿佛能闻到来自森林的气息。

深厚生活的积累,敏锐细致的观察,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一堆堆枯枝树根,在陆桂邻的慧眼中,却是腾飞的鹰、奔跑的马、怒吼的狮……“一块木头有没有艺术价值,如何确定艺术主题,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从发现木材,到产生灵感、进行艺术创作,都需要细致观察、精心揣摩,这个过程有时候长至七八年,”没有受过任何美术训练的陆桂邻说起根艺头头是道,“有时为了构思一件好作品,夜不能寐也是常有的事……”就这样,他充分地把自然魅力和生命真谛结合在作品的艺术构思中,使没有生命的树根、木头散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如今,他拥有根艺、根雕成品上百件,其中大型作品约30件,最大的作品《沙漠骆驼》,是极为珍贵的巨型天然根雕。

新闻推荐

诚信计生奖励基金暖民心

...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陆桂邻: 敢教枯木再逢春)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