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关注
□湖北段思平
35年前,北流市塘岸镇蟠龙村圭江渡口发生沉船事故,41名村民掉到湍急的洪水中。危难之际,村民郑四海没有丝毫犹豫,一人救起20多名落水者,却没能救起自己的两个女儿。35年后,郑四海因无钱治病,不得不向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申请救助资金。得知郑四海家的情况后,一些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相关报道详见本报昨日A13版)
35年前,郑四海的义举被传诵一时;但35年后,当他陷入困境,不得不向当地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申请救助时,内心恐怕多少也有些忐忑——时过境迁,如今的人们大多不了解当年的往事,还能给予自己帮助吗?在这些年里,北流当地宣传“最美农民”和“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群体”时,自己也从未“邀功”和申报,自己见义勇为的身份还会被承认吗?
要知道,这份可能存在的担忧正是困扰不少见义勇为英雄的梦魇——在过去几年,关于见义勇为时效的争议与纠缠频频发生。如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东阳村周永福于2005年跳水救人,2012年生重病后想申请见义勇为补助,却被有关部门以“时间隔太久了不好认定”为由予以拒绝;广东省新兴县李摄森、李聪森两兄弟2012年沼气池救人,却因《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2013年才实施,遭遇见义勇为认定难、补助难的困境……
令人感动的是,这一次,没有人纠结郑四海救人的“时效”问题。当地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批准了郑四海申请补助的申请,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助善款,这份不忘英雄的感恩之心、这些回馈英雄的善意之举,同样值得赞赏。
好人应有好报,这是老百姓朴素的道德愿景;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是当今时代牢固的社会共识。不忘英雄,才能匡扶正气,怯除邪气;呵护英雄,才能让后来者敢于前赴后继。今天我们为郑四海呼吁爱心,对帮助郑四海的人说声感谢,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一些见义勇为的英雄,正在面临“过了时效、无人作证、认定困难”等诸多技术层面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固然需要一定的处理智慧,但更需要的是不忘英雄、善待英雄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让每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都感受到切实的关爱,为他们免去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英雄的榜样作用、楷模力量,让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让浩然正气长存于世间。
新闻推荐
根据自治区文明委《关于开展第一届自治区文明校园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桂文明委字〔2017〕8号)要求,经各县(市、区)推荐以及市文明委审定,拟推荐玉林市特殊教育学校、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等20所学校...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