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黄婷婷
3月18日中午,玉林市博白县东平镇文江村,村民准备午饭的时间,村里没有了以往的袅袅炊烟。在白祖权家的厨房里,老白拧开沼气灶阀门,十几分钟,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
如今,沼气灶在农村并不罕见,但稀罕的是,白祖权家并没有养猪,也没有建沼气池。他所使用的沼气,都来自1公里之外的一家大型养猪场。
这家养猪场占地100多亩,存栏成品猪7000多头,老板名叫刘桂芳。2000年,刘桂芳就开始租用村民土地建设养猪场。为了减少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当年养猪场就建设了1个容积70立方米的沼气池。随着养猪场规模连年扩大,刘桂芳先后建设了3个大型沼气池,总容积达到2300立方米。可是,刘桂芳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我们的养猪场根本用不完4个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很浪费。”于是,刘桂芳萌生了和村民共享沼气的想法。
刘桂芳请来了专业人员测算,养猪场的沼气量,可供应300多户村民。由于离养猪场最近的村落也有1公里左右,要让沼气进村入户,还须铺设管线,投资额超过20万元。
“虽然这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想到这些年村民对我的支持,我就决定以这种形式来回报他们。”刘桂芳说。于是,刘桂芳不但出资把管线拉进了村民家里,还配送沼气灶和沼气净化调压器。文江村支书朱桄才高兴地说:“以前村民大多烧柴和稻草,现在使用上免费沼气,既环保又节能,大家都称好。”
新闻推荐
本报博白讯(记者/邓萍通讯员/黄婷婷)走进博白县沙河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洁净的美丽新村画卷: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农村常见的垃圾堆、粪堆、柴火堆不见踪影,公共场所更是面貌一新。沙河镇...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