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核心
今年暑期,玉林师范学院积极组织大学生走向基层,在基层中奉献青春,历练自己。根据各学院社会实践的主题、项目内容特色、专业特点等要素,该校共确定了18个研究项目团队投身基层,在基层中开展活动,并在基层中完成调研任务。
“今年,我们还安排了134名大学生到玉林市、防城港市各级团组织挂职,范围比去年扩大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在镇一级政府挂职,这就让他们更接地气。”共青团玉林师范学院委员会的黄俊杰认为,大学生到农村“上学”,学生成长得更快了。
“四点半课堂”:给农村教育带去新鲜血液
7月13日,玉林师范学院的学生陈罗庚一行9人从学校出发,来到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驻村教学。此行,他们带着自己的调研项目:“四点半课堂2.0”——基于需求理论的社区志愿服务升级创新。
“到罗政村支教,是我们校内‘四点半课堂\’活动的一次延伸。”黄俊杰向记者介绍,“四点半课堂”是玉林师院学子于2013年10月在玉东新区石棠小学率先开展的课外辅导教育活动,初衷是为了解决四点半以后小学生放学后接送与教育管理的问题。“现在,我们将这项工作推广到乡村中去,以惠及更多的人。”黄俊杰说。
“四点半课堂”开设之时,仅有30多位学生愿意报名上课。在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人数越来越多,最高峰时达到了68位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我们这里,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成就感油然而生。”陈罗庚说。
每天上午8时至10时30分,是陈罗庚一行人的上课时间。“由于孩子的年龄层不同,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与兴趣,分班开展不同的课程。”陈罗庚说,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太极、科普、安全教育、英语、美术和讲故事共10门课。陈罗庚主要负责安全教育课程,他说:“乡村孩子的安全教育实在是太缺乏了,他们的父母平常忙于耕作,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教他们学这些知识。”
在这些课程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美工课。“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说,他们太缺少机会去接触这些知识了。正是由于平时没有办法去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使得他们对我们的课堂十分感兴趣。”
在罗政村,陈罗庚一行人除了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还要帮助乡亲们采摘果实和美化乡村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们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尽管从罗政村回来已经有一段时日,但陈罗庚对于驻村的那段日子,仍旧十分回味。“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和同学们一起备课。在闲余时间帮当地果农摘荔枝、打扫果园,还帮助整理村里图书馆的图书,一切都是那么有趣。”离开的时候,孩子们献上一份份美工作品,让陈罗庚一行十分感动。
基层挂职:在一件件小事中历练成长
“尽管平日的工作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一点儿也不能够马虎,一马虎就容易出现错误。”到博白县龙潭镇政府挂职的玉师学子庞惠婧,在经历一个多月的挂职生活后,感慨良多。
在博白县龙潭镇政府,庞惠婧一行3人需要协助镇政府完成征兵体检工作。8月10日征兵体检当天,这3位大学生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体检现场,到现场报名处核对报名信息,并进行信息登记等工作。
“在学校体检时,我们时常抱怨工作人员工作进度慢。但当我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才真正感觉到他们的不易,也让我们多了一份宽容。”庞惠婧认为,尽管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技能关系不大,却能从每件小事中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并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除了让大学生亲身体验一把乡镇工作的“滋味”,他们还需要积极下乡走访农户,了解基层的情况。此外,大学生们还协助开展低保户抽查工作,深入乡镇调查低保户是否合格、符合低保范围的村民是否能够享受到低保、村干部在办理低保时是否有受贿或为难村民等情况,并将村民反映的情况一一记录在案。
“从调查开始,直到调查结束,每个环节我们都参与在其中。”庞惠婧说,“通过实打实地深入基层,帮助我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相联系,培养责任心,而且能够进一步了解农村当前的发展状况,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