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捐资单位和爱心人士向受资助学生颁发资助证书通讯员 高熙 摄
华商报讯(记者张云飞)8月12日,榆林市慈善协会举行“2015年资助优秀贫困大学新生”仪式,136名优秀贫困大学新生每人获得6000元的善款资助,共计81.6万元。
共筹善款81.6万元资助136人
从7月初开始,榆林市慈善协会就启动了2015年资助优秀贫困大学新生项目,共筹集善款81.6万元,将136名资助指标分配给榆林中学、榆林实验中学、榆林市第十中学、榆林市第二实验中学、米脂中学、横山县、绥德县、清涧县、吴堡县、子洲县慈善协会。
7月29日,榆林市慈善协会召开资助优秀贫困大学新生家访工作会议,并成立5个家访小组,深入各县区进村入户开展家访活动。通过入户与被资助学生、家长见面,了解每名被推荐资助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家访结束后,最终有136名优秀贫困大学新生被确定为受资助对象,资助金额为每人6000元。
宋壮毕业于榆林中学,被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录取。“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家里人是有喜有忧,一方面都担忧我的学费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我能被这所学校录取感到开心。”宋壮说,这次得到爱心人士的捐助,真的很感谢,他会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给予的关怀。
10多家爱心企业和个人捐款
在此次捐赠活动中,榆林市通达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余亚云爱心助学冠名基金”捐赠12万元资助20名、榆林市中医院捐资10万元资助16名等10多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捐资81.6万元。
“玫瑰余香皆是爱,涌泉涌水都是情。今年参加资助大学生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大都是这个活动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当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资助企业、资助大学生的定力不变、初心不变。”榆林市慈善协会会长刘洪说。
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秀岚在讲话中指出,行善积德、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榆林市慈善协会、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低调、务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肯定。“山水可寄乡愁,人情可托心志,天道酬勤,人勤春早。”马秀岚说,我们要向爱心人士学习,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生活,学会善良。“在大学期间,希望你们能真正领会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兴趣、训练心灵、鼓舞精神。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法庭庭审视频截图11月12日上午9时,随着法槌声响起,榆阳区法院院长张向东担任审判长公开审理了被告人思某涉嫌盗窃罪案,同时通过网络,首次对庭审过程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并与网民同步互动。201...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