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城东北23公里许,有一古城堡,曰波罗堡。“波罗”,梵语,是过渡到或接引至彼岸的意思。
波罗堡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因城堡西侧石壁有巨大石佛而闻名。她地处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交织地带,贯通南北,承东启西。北望茫茫大漠,南靠巍巍群山,东通澎湃黄河,西达悠远三边。从她脚下流过的无定河,造就了100余平方公里湿地,养育了上百万陕北人民。
波罗堡坐落在高耸的黄云山上,自古为军事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雄踞的炮台、凌空的箭楼就是佐证。古城沿古堡而建。城墙高9米,因势筑砌,巨石垒就,随山蜿蜒。四座城门,各具特色。城内街道狭长,店铺林立,钟楼古亭,交相辉映。这里庙宇众多,香火不断,承载着周边人民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虔诚追求。古堡西北的凌霄塔高耸挺拔,俊秀清逸。像一位威武尽职的哨兵守望着波罗古堡。多年来,由于防卫功能的褪化和常住人口的外移,城内的建筑、设施陈旧,有的地方坍塌了。近几年,政府拨巨资进行修缮,古堡、古城不久将再现她的风采。
波罗,这个带洋味儿的地名,却具有地道的陕北地域特色。这里是安塞腰鼓、陕北说书的发祥地。陕北大秧歌、信天游在这里兴盛,陕北剪纸在这里闻名。这里季风作用明显,山川土峁纵横,农作物品种繁多,水稻、玉米、高粱、糜子、谷子、荞麦、豆科和薯类等天然作物,营养丰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波罗人民。
波罗还具有渊源流长的传统酿酒技艺。丰饶的五谷杂粮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丰厚的黄土高原为窖藏提供了便利,淳朴豪爽的民风催生了酿酒习俗。波罗古城内曾居民过万,店铺棋布,酒肆林立,正是:夜半犹闻猜拳声,家家扶得醉人归。改革开放后,一批锐意创新的波罗人传承酿酒技艺,不仅延续了传统的酿酒方法,而且有所创新,他们运用小麦、高梁、糜子、谷子等酒材,在陶瓷盛器中进行窖藏。窖藏中,刚蒸发出的白酒经过挥发、分子间的缔合和一系列化学变化,绵软柔和、香醇爽口。他们让波罗美酒香飘四方,名播遐迩。有道是,喝了波罗原浆酒,才能完整地体味陕北原生态的生活。
诗云:
波罗古堡映朝晖,
大漠无定涛声起。
如来留跡接引寺,
美酒随风香万里。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