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横山新闻 > 正文

勠力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村子里来了些年轻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6-15 07:1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霍海澎

如果没有镇上包村的90后干部陈立,没有驻村扶贫工作队的80后队员刘雄,没有70后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世东,榆林市横山区横山镇街道办事处吴东峁村,就再也没有多少年轻人。

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哪了?有考出去工作的,有进城打工的,有外出求学的,有进城供孩子念书的。全村不足700人的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1/4多,40岁至60岁的有300多人,4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没有年轻人,村子的发展就没有活力、缺乏后劲。

“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忘记咱们村上的贫困户、留守老人和思谋把光景过好的村民,给咱派来这些年轻人。”6月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57岁的村主任何梓郡说。

1990年出生的包村干部陈立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没种过一天地。他是村上最年轻的人,但也是干劲最足的人。

项目不会自己长腿跑到村上。2015年横山镇街道办事处派陈立到村上包村。看到村上没有通村水泥路,这个90后的小伙子,直接闯进横山区区长周建国的办公室,硬生生给村上争取来了一条6.5公里长的水泥路。村上架电没人帮忙,这个从来没干过农活的年轻人,直接上手帮忙,干起农活来像模像样。

这个年轻人做起调解工作来也非常老道。村上老人来反映情况,他顾不上吃饭,直到把群众的问题调解好才肯端饭碗;群众之间因为纠纷闹得不可开交,陈立自己掏钱买一瓶酒,和村民坐在一起谈心解困,利用“土办法”,硬是把别人做不通的工作做通了;当然,也有的群众因为不理解骂他,从没受过气的陈立没跟人顶一句嘴。陈立说:“自打我包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吴东峁村变个样。”

驻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世东和扶贫工作队队员刘雄,都是一顶一的年轻人,干起工作来,都有一股“狠劲”。两个人白天入户、开会、跑单位、搞协调、陪走访,晚上回到村委会,还要加班填表、整资料、布置扶贫工作室。

自打扶贫工作队进了村,村里老旧废弃的村小学被整修成宽敞、干净、整洁的村委会。村上的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家家户户建起了储草棚。下一步,村上在区畜牧局书记黄尧(原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指导下,还要建成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村,让村民发“羊财”。“我们进村扶贫,始终有着紧迫感和使命感。贫困一天不挪窝,我们就觉得不踏实。”刘世东和他的扶贫工作队员如是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这帮有干劲、有闯劲的年轻人,给吴东峁村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今年5月份,村上的水泥路打通了,现在从吴东峁村到横山城区最多半个小时。从2015年至今,村上新建高抽站3处、维修一处,人饮工程打机井8眼,完成全新铺砖扎路11公里,村农用电网全部改造升级,新拉高压线路4公里,新建人饮站4处,种植山地苹果200亩。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实事也离不开横山区交通局、重点办、水电队、电力公司以及华能公司等20多个单位与公司的帮扶和支持。

“感谢党委政府帮扶、感谢这帮年轻人,让我们这个贫困村脱胎换骨,下一步我们整村发展致富奔小康就有了信心。”村主任何梓郡说。

新闻推荐

横山区非遗展示 增强文化自信心

6月9日,为庆祝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横山区开展了以“一带一路新舞台,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波罗古堡画册》、《横山老腰鼓》等书册宣讲了横山区非物质...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端午遐思 杨剑文2017-06-02 04:02
猜你喜欢:
评论:(勠力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村子里来了些年轻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