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佳县,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年仅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响应号召来到荒凉贫瘠的榆林佳县,当起一名儿科医生,在这座西部小县城一待就是53年。
北京姑娘一路西行
到了贫瘠的陕北佳县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她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去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工作,努力成为一名儿科专家。然而,学校的一则通知,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路生梅被分配到了陕西省佳县。接到通知,路生梅就收拾行装,包裹里满是精心挑选的医学书籍。她服从分配的理由很简单:“我是祖国培养的,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当年12月5日,路生梅踏上西行的列车一路到达铜川,再从铜川转卡车到佳县这座小县城,蹲在穿羊皮袄的老乡中间瑟瑟发抖。连着几日受冻、颠簸,这个单薄、瘦弱的姑娘终于到达佳县县城。然而眼前的一幕让她的一腔热血凉了半截:狭窄的街道,坑坑洼洼的土路,几孔墙皮脱落的旧窑洞就是佳县人民医院。
当时,通往佳县医院的土路旁是一片荒野,还散落着坟头;老百姓喝的是浑浊的黄河水,而且每天就供应一瓢;在陕北要住窑洞,可她连火都不会烧,只能睡冰冷的土炕……“那时候的我根本不会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贫苦的地方,那种穷根本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糠菜半年粮、喝水靠驴拉”是当时佳县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路生梅感慨地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让身在异乡的她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次。
“12月5日正值寒冬,我踏上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汽笛长鸣,火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从此就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告别所有的亲人。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四十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路生梅在《我的人生历程》一文中这样写道。
从儿科大夫变“全科大夫”
初来乍到的路生梅发现佳县这里不仅仅荒凉,人们连基本的医疗常识都没有。经过多次医疗救治后,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科普卫生知识。“我的专业是儿科学,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我是作为医学院儿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院领导对我有着更高的期望,老百姓的信赖和渴求也更甚,我只能跨专业领域探索。”路生梅告诉华商报记者,于是她白天扛着农具参加劳动、接诊病人,晚上点着油灯刻苦学习,很快便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刚来时也没想到能在这里安家,一待就是一辈子。”路生梅说,离不开这片土地的一个原因是当初承诺“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在佳县成家了,有儿有女,离不开了。
佳县县城黑龙庙拐177号,院子里的一孔窑洞是路生梅的家,窑洞虽然简陋,却整洁干净,墙上的黑白照片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艰苦的岁月。
谈起现在想不想回到北京,路生梅感慨万千,当年她报考北京第二医学院就是为了留在北京。“我无聊时经常问自己,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是留在北京还是佳县?我会毫不犹豫地留在北京。如果能留在北京的大医院,我可以一生投入到我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中,那样我可能会有更突出的成就,能为全国更多的患者服务。”不过,她也告诉记者,“大医院有值得羡慕的地方,但是基层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
提起对北京和佳县的感情,路生梅动情地说:“现在感觉自己又是北京人,又是佳县人,各占一半。人总是不忘故土,北京给了我教育,佳县给了我事业。与其说我服务佳县群众,不如说佳县人民成就了我。”
退休后义诊
粗略统计患者超10万人次
1999年,路生梅退休。和她同龄的大夫退休后大部分都被西安、榆林等地的医院返聘,但路生梅还没有完成“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诺言,于是选择继续留在佳县工作,且是免费义诊。“国家已经给了我退休工资,我不缺钱,不能再拿另一份钱。”而如今“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已经兑现,但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有人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经76岁高龄的路生梅主动请战驰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并向党组织递交了1万元特殊党费。她的事迹一经报道,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获得“中国好人”、“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2020年全国“诚信之星”、“三秦楷模”等荣誉。
路生梅笑着说:“我要继续发挥能量,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新闻推荐
2020年陕西省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公布 去年8月出现长达17天阴雨天
15日,省气象局公布2020年陕西省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去年出现了暖冬与区域凉夏,年内先后发生雪灾、霜冻、干旱、暴雨、冰雹等灾...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