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承办的“深情回眸——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戏曲演唱会”在位于西安市文艺北路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拉开帷幕。整场晚会由曾二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国家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二度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领衔,院艺术总监、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国家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李东桥等13朵“梅花”竞相绽放,并有包括吴德、马友仙、雷开元、郝彩凤等老艺术家、院属四个团及演训班学员近四百人倾情加盟,整场演出精彩纷呈,争奇斗妍,以精彩的表演展示了“秦腔最高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79年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及艺术风采。
马健翎一生创作50余部经典之作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建人之一、首任院长、著名剧作家、戏剧家马健翎出生于1907年,陕西米脂人,曾求学于北京大学,后任教延安。1938年,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他与时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的柯仲平共同筹建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该剧团即为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之后,他不断致力于陕西地方戏曲的改革与发展,创作、改编了传统戏、现代戏50余部。其中《血泪仇》、《十二把镰刀》、《赵氏孤儿》等剧目已成为经典作品,至今盛演不衰。
此次演出也是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活动的重头戏。演出开始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首先致辞,她表示,隆重举行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是不忘初心、执着前行的切实行动。作为剧院的新生代,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继续发扬民众剧团贴近现实、开拓创新的“民众精神”,深切时代脉搏,为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建设成国家一流院团而努力奋斗。
戏研院精彩表演收获掌声一片
当晚的整场晚会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历史发展时期为序,以“梦回延安 追忆风采”拉开序幕,并通过“秦声高唱 精神永存”、“红色记忆 英雄不朽”、“老戏新唱 古韵浓情”、“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时代强音 闪耀精品”五个篇章,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以马健翎为代表的文艺家,运用秦腔、眉户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形式,宣传并服务革命的政治贡献,以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79年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包括《血泪仇》、《红灯记》、《窦娥冤》等久演不衰的秦腔传统剧的经典唱段一一上演,令现场观众都深陷进这秦人的生命之声中无法自拔。
演出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精品剧目的展现,当秦腔《千古一帝》、《诗圣杜甫》、《李十三》、碗碗腔《贵妃醉酒》、现代戏“西京三部曲”,眉户《迟开的玫瑰》、秦腔《西京故事》、《大树西迁》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精品力作被艺术家们精彩演绎出时,整场晚会也被推上了高潮。辅之以LED屏幕的背景烘托,沧桑豪迈的大秦之腔以令人震撼的气势在剧场回响,让观众感受到秦腔艺术的浓郁芬芳,现场不时掌声雷动。最终,晚会在《星辰大海 任重道远》的戏歌表演与戏曲技巧荟萃中圆满落幕。
据悉,今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在西安举行“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研讨会”,今晚,“深情回眸--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戏曲演唱会”还将继续演出一场。而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也将一直持续演出至明年2月份,带给广大戏迷不间断的惊喜。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新闻推荐
转战之路新风貌 当年毛主席深情地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 本报记者 赵秉瑜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米脂县杨家沟毛主席转战陕北革命纪念馆(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祁小军摄)今年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70周年,本报记者随市记协等单位组织的“转战之路新风貌”采访团...
米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