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米脂新闻 > 正文

书声琅琅传家风

来源:榆林日报 2018-05-09 09:32   https://www.yybnet.net/

付明芳

陕北高原,山峁沟壑,黄土绿树。

从米脂县东南一拐,行走25公里到了杨家沟村的扶风寨,一幢名为“新院”的中西合璧建筑进入眼帘。精美的设计,考究的装饰,让人难免会想:在这个陕北高原落后不起眼的小山沟里,谁会设计这样一座新潮建筑?如此融含西式元素的洋派建筑为什么会建在黄土山梁上?

一切还得翻开历史的长卷,从这建筑的设计主人说起。

马醒民(1809年—1961年),马氏庄园光裕堂的四世孙,本名马筑平,取祝愿百姓与社会和平之意。毕业于同济大学,留学日本,学的是土木建筑。后因病归里,担任家族学校校长。1929年,他亲自设计、动工修建“新院”。这一年,是陕北历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连年干旱,饿殍遍野。马醒民在这一年动工,其意是以工代赈,救济灾民。陕北大地,历史上五胡八狄,血火交融;民国年间,十年九旱,百姓们背井离乡只为混个饱肚子。如此境地之下,马家为什么有这等高远目光与财力,送孩子到上海、赴日本上学?

这也要从马家先祖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说起。先祖马林槐,祖籍地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市)临邑(今临县),明朝万历年末,饥饿相逼,不得不背井离乡,移居陕北绥德州。当时为防胡骑南下,朝廷设三边总兵镇守。大军驻扎,便有商机,逃难而来定居在杨家沟的马氏先祖,开始做贩羊、粮食等边贸生意。赚了钱就一亩又一亩在杨家沟附近买地,百十年间,成为周边最大的地主窝。其中,马维新、马瑞堂、马祝年,占地都在千亩以上。马维新(光裕堂)在全盛时期,占地1676晌(每晌合地3.5亩)。到20世纪40年代,马家72户地主占有的土地横跨周边四五个县,有的甚至达及延安地区,累到18万亩之多。

马家成了方圆周边最大的地主,但绝没有满足于土地上的富裕,骄横纵意,挥金如土;而是出钱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这种现象,在当时小农经济单薄、文化教育稀罕的陕北,无异于另类。四世孙,马嘉乐一改农商并重的祖训,倡导并实践重农抑商,尊崇儒教,亦耕亦读。重视读书兴业的结果是,后人马先进等十人获童生,马裕获授儒林郎。道光年间,马家先后在村内办起三处私塾,邀请名儒坐馆授徒;宣统年间,创办了杨家沟私立小学名为“讲堂”;民国四年,改为民办扶风小学,成为国民教育体制的完全小学,除教国文外,还开设数学、自然等课程。同年,马家子弟马师承回村开办杨家沟女校,民国十七年,女校并入扶风小学,实现男女同校读书。并办起图书馆,购置三棱镜、日光仪、直流电机等教学仪器。随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工科毕业后留学日本学习土木工程的马醒民回国,担任了该校校长。辛亥革命后,马子衡在扶风寨专修石窑六孔,创办私立讲堂。1944年,扶风小学改为米脂县属公办小学,马氏家族长达近300年的私家办学历史才结束。

几百年坚持办学,硕果累累。光裕堂的五子十一孙均有官职品衔,其中正四品两人、从四品两人、从五品三人,因功赏戴花翎者两人,还有知县、主事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但马家的私塾没废除。子弟们先入私塾,再入中学大学深造,并有12人先后出国留学。马师儒留学德国、瑞士,回国后在多所高校任职,著述丰富,成为知名教育家。马晓钟留学日本,归国后任铜川矿务局局长、西北煤田总工程师。据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不完全统计,只马家光裕堂一支的后代中,省军级干部3人,厅局级40人,县处级29人;高中级职称55人,大专以上学历400余人。

茨威格说:“任何地方,不仅我们这个时代,书籍正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各种科学的开端。”杨家沟扶风寨上一代又一代办学者,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也用超前的远见卓识创造了一个家族久盛不衰的传奇。

读书也是小人物改变命运的惟一捷径。

也许是受杨家沟马氏家族办学兴教的影响与启发,“让孩子们念书”成为我父母亲在困顿年代强大的生命支撑。小时候,从母亲嘴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行乞讨叫、拔锅卖瓮也要供娃娃们念书”。

20世纪70年代初,在村里孩子们都念不起书的困顿年月,父亲日夜下煤窑、烧白灰、背米贩粮,累垮了腰腿、咬着牙关供孩子们上学。大哥读完初中后,上了卫校学医,当过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农贷员,后来经考试成为国家干部。二哥用“小米加酸菜”勉强读完了高中,最穷的时候,拿不出10元报名费,吃的是别人啃过丢弃的馍渣。1983年考上了西北农学院,没有上学的路费,东家凑西家借的90多元,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四年大学,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春节,别人家围坐团圆,二哥没有钱回家,一个人孤零零地照校、看大门,以求挣得下半年的丁点补贴。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人员。

为了继续我们的学业,母亲吃住在西瓜地里,忘记了幸福的模样;去乡政府求过救济,在远方亲戚家求过帮助。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冷中,我没有穿过棉袄棉裤,冻烂了手脚,晚上疼得睡不着觉。高中时期,舍不得花5分钱买一碗冒着热气的土豆烩酸菜汤。站在向阳的柳树下喝一碗白开水,吃个馍,就是一顿午饭。1988年9月,在西瓜的馈赠与父母亲盼星星、盼月亮的辛劳中,我通过勤奋读书考上中专。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家族兴旺的法宝。后来,“咬着牙、憋住气,勒着裤腰带供孩子们上学”成为了我家哥姐们共同拥有的家传理念。我们五个兄妹的孩子,个个培养成了大学生。困难时,相互支持、不遗余力地把父母的接力棒牢牢地握在了手中。下一代儿女中,有从广西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走出来的研究生,也有从海南大学、西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走出来的本科生。曾经土生土长的农民家庭,从第三代起,彻底告别了向农耕讨生活的模式。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文明人的信物。伟大人物的成长无一不是得益于读书。马克思在给自己女儿写的《自白》中,在回答“您喜欢做的事”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说:“啃书本。”人们都知道,马克思是坐在他的书桌旁去世的。人们也都知道,列宁在逝世前的几个小时。还要求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为他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毛泽东去世的前两天还读了《三木武夫》一书,而逝世前几个小时,他还要工作人员给他读鲁迅的著作。

1947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战转陕北,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来到杨家沟,被安排住进“新院”。毛泽东一行的到来,又一次将杨家沟马氏家族三百年兴办教育的故事铺陈在后来人面前,其中的光芒像无定河的流水,绵绵不绝地闪烁在陕北大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陕北人思学若渴;而“新院”以中、日、西式三种风格融合的独特建筑艺术、蕴含精深的哲学思维成为中国窑洞建筑之瑰宝,与中国革命史一道永载史册,将马氏家族“务农重教育”的思想推上了另一个新高度。

新闻推荐

胡和平刘国中批示 全力救治伤员 迅速侦办案件 全省各地加强矛盾隐患排查

4·27榆林米脂伤害案件发生后,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迅速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成立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做好死伤者家属安抚工作;抽调精干力量侦办案件;派出工作组进驻学校,稳定...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米脂的米文化2018-05-02 14:09
猜你喜欢:
评论:(书声琅琅传家风)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