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10月26日上午,重庆市巴南区鱼洞新世纪幼儿园发生了一起伤人事件,39岁女子刘某某在幼儿园门口持菜刀行凶,致做早操返回教室途中的14名儿童受伤。
嫌疑人被现场抓获,不能控制情绪的目击者们朝砍人者挥去拳头,网络上群情鼎沸,人们纷纷喊话想看刘某某被处以极刑。
持凶器伤害众多无辜弱小的孩童,记不得这是第几起了。就在今年六月,上海一小学门口,两名小学生被报复社会的犯罪嫌疑人用菜刀结束了生命。陕西米脂、福建南平、广东雷州都曾发生过类似的惨案,而这类犯罪行为,都和报复社会有关。惨案的制造者,正如网友们所盼望的,也已经伏法。可是,为什么每次死刑过后,还会有类似的事件上演,死刑是“报复社会”行为的结束吗?
案件还在调查当中,施暴者出于何种情形做出如此令人发指之事,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到的是,刘某某以及早先的那些凶手,之所以选择如此灭绝人性的疯狂举动,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畏惧死亡,或者说本来就是一心求死,只是因为内心狭隘、阴暗,才在死亡前选择对社会进行报复。
“报复社会”绝不是正常思维逻辑的产物。社会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可见而具体的个人和群体,任何报复社会的行为,最终都要由无辜的百姓来承担。因为对某些人某些事不满,便向无辜的人举刀,向最弱势的孩子举刀,可凶手的不满和这些人有什么关系呢?!
一次又一次惨案,意味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些惨剧强烈地刺激着受害者和每一位家长的内心,如何看待它们,已经不再是喊话“死刑”那么简单。一个突发事件,意味着受害儿童身上和记忆中永远的伤疤、家长心中无边的恐惧,所以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受害儿童和家长,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让他们在平静中疗伤。当然我们最怕的,是后来者的效仿,因此我们又应该去充分调查和寻找犯罪行为的成因,探讨避免类似悲剧的各种可能性。如果凶手是精神病人,也应该讨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病患。而不是悲剧过后,凶手伏法之后,我们就忘了这件事,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然后,悲剧重演。
某人在马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突然行凶,别说是幼童,成年人也通常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这使得防范变得非常困难。探寻悲剧成因,探讨从各个环节予以避免的可能性,包括家庭环境、个人遭遇等,从而呼吁全社会从这些环节去努力,这个过程或许复杂而漫长,或许牵涉到制度问题,但只有如此,才是在最大程度上远离“报复社会式”惨案的有效路径。
这类犯罪行为,都和报复社会有关。惨案的制造者,正如网友们所盼望的,也已经伏法。可是,为什么每次死刑过后,还会有类似的事件上演,死刑是“报复社会”行为的结束吗?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高艳宁摄影报道9月1日,米脂法院在榆林市法院率先实现了所有案件庭审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庭审模...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