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榆林一小特色教育纪实本报记者李苗苗巍巍凌霄塔下清清

来源:榆林日报 2009-10-30 13:45   https://www.yybnet.net/

——榆林一小特色教育纪实

本报记者 李苗苗

巍巍凌霄塔下,清清榆溪河畔,座落着一所现代化的小学——榆林市第一小学。这所前身由榆阳书院改建而成的现代化小学,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培育代代相传的知识新人。如今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正以一种新姿态、新面容展现在我们面前。

崭新定位绽放生机活力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构建了适应学校发展和极具特色的教科研体系。该校采取硬件软件齐搭台的方式,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信息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师、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少队部等16室1部。及时更新和添置实验室设施和实验器材,并配有专用电脑,专职实验教师4人。通过开展建立科技兴趣小组等系列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有2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级的科技创新大赛获300多项奖励。薛芳兰、纪秀英老师多次被评为陕西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该校把推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等融入校本课程中。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教材——《榆林一小学生行为指南》。这本指南分15个德育主题,将道德教育实体化,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网络体系。

特色教育凸显“生本”特色

在特色教育上,学校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就如校长郝艳琴在校文化艺术节上说的一样“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是一小校园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活动的宗旨是面向全体,重在参与,大胆表现,体验享受。”也正是这样,一小在音乐课上采用唱歌、双基训练、器乐、表演“四位一体”课堂模式,既重视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也重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让剪纸、泥塑、雕刻、布帖,制蛋壳玩具等多种活动走进美术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明显特长的学生被组织成百人腰鼓队、百人扇子队、百人韵律操队等,并在每年的“六、一”、“十、一”、元旦期间举行艺术活动。同时举办各种比赛、艺术节、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信心,迎接未来。

在校园艺术教育体系中,一小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阵地都能融进艺术教育中。学校下设校雏鹰电视台,各栏目每学期制作俩期栏目,从台长到小主持人、小记者都由学生担任,让他们充分表现艺术才能。红领巾广播栏目、校园文化长廊、板报、手抄报等各种形式活动都让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受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新闻推荐

“北京榆林商会杯”旅游摄影大赛揭晓

本报记者强继霞报道10月30日,作为2009年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活动之一的榆林市首届“北京榆林商会杯”旅游摄影比赛结果揭晓。贺国银夺冠,艾军成等3人获得二等奖,郑明亮等6人获得三等奖。由市旅游局、...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榆林一小特色教育纪实本报记者李苗苗巍巍凌霄塔下清清)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