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柱就榆神高速公路建设接受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时强调
本报记者张剑英报道11月17日,市委书记李金柱在榆就榆神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接受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他强调,我们用BOT模式来引资建设高速公路,增加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效率,为推动榆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针对陕西电视台提出的“榆林经济在全省名列前茅,为什么还要用BOT模式来引资建设榆神高速公路”问题,李金柱指出,榆林过去基础差、底子薄、交通建设欠账多。随着全市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交通瓶颈问题尤显突出,交通设施的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近年来,虽然榆林市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需要政府投资的民生项目依然很多。高速公路的建设又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耗资最大、回收期最长的项目之一。BOT作为一种融资模式解决交通建设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在榆林市交通建设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的情况下,通过BOT融资方式来建设高速公路,增加了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效率。这不仅有利于推动行业内竞争机制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引导其他领域融资模式的创新,还可以省出政府投资,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上来,对促进榆林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李金柱强调,这条位于榆林“人”字形工业走廊“头部”的榆神高速公路,贯通了榆林、神府两个经济开发区和大保当、锦界、店塔等几个工业园区,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三沿三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榆神府三县区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从空间上缩短了榆林至神木、府谷城市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与调整,有效地缓解了该路段目前交通紧张状况。
李金柱指出,采用BOT模式建设榆神高速公路的成功尝试,给我们带来了三点启示:一是要用市场理念创新经济管理。通过BOT项目的实施,整合了社会闲置资本,拓宽了资金利用渠道,弥补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不足,减轻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政府的压力。当前,榆林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异常艰巨。所以,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际利益,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我们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二是要用经营理念,善于借力发展。加快发展不仅依靠自身实力,更需要巧借外力,增强动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外”以壮“内”,实现地方与企业共赢。BOT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在工业项目方面榆林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今后,我们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更大范围地引入BOT模式。三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公共设施建设。榆神高速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难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完工。榆神高速公路15个月内建成,充分显示了省、市、县、乡及地方群众与投资企业间的积极配合,体现了榆林人民高昂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闻背景
新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这种译法直截了当,但不能反映BOT的实质,意译为“基础设施特许权”更为合适。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政府对该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有所限制,但保证私人资本具有获取利润的机会。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当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部门,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红红报道11月11日至18日,市长胡志强率榆林市考察团前往台湾进行经贸交流,在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彰化、云林、台南等地,榆林市考察团深入参访台塑、台盐等著名企业,广泛结识和拜访台湾...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