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蕃
10年,不过是一个人在从呱呱落地到初识世事的人生很小的一个阶段。然而,翻开1999年至2010年的榆林发展史,你看到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1999年,榆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2.31亿元,几个县还顶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是西部大开发的集结号,使榆林迎来新的发展黄金期。
十年历练,沙漠里飞出“金凤凰”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是1999年79.86亿元的16.3倍,年均增长17.5%,2002年至2008年连续7年增速保持全省第一,位次由全省的后进行列跃居第二。财政总收入300亿元,是1999年的44.5倍,年均增长4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18亿元,是1999年的13.5倍,年均增29.7%。2009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1168.67亿元,是1999年末的14.9倍,年均增长31.0%;各项贷款余额达677.04亿元,是1999年末的9倍,年均增长24.6%。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33亿元,是1999年的16.7倍,年均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4127元,是1999年的4.2倍,年均增长1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856元,是1999年的4.4倍,年均增长16.0%。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神木、靖边两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分别位列第59位、93位,神木、靖边、府谷和定边四县进入西部百强县。
(下转第七版)
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强继霞报道7月21日,榆林农业学校教师强建才赴北京参加由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表彰大会,并荣获奖牌和证书。强建才是榆林市唯一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