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子清 张富强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3.3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加快10.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4.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12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8元,增长15.1%……
府谷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18.56亿元,同比增长33.6%;吴堡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08 亿元,同比增长38.8%……
7月26日,市考核办负责人手里拿着一份全市及各县区上半年的“成绩单”说:“我们日前专门组织人员例行平时考核,到各县区进行了半年检查、季度抽查等。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感到很高兴。”
平时考核是榆林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一部分。2003年榆林市建立考核制度以来,年度目标责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综合考评机制逐步完善,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结果应用紧密结合,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地“丈量”着县区、部门工作和领导干部。年度大考体系如同一根“指挥棒”,所带来的深层次变化正在榆林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实绩考评看得分——
惟以分数“论英雄”
更加突出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等指标,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效
2009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名单中,“榆阳区地区生产总值183.31亿元,7.2分;地方财政收入6.6293亿元,9.6分;农民人均纯收入5321元,8.01分……”在榆林市12个县区中,榆阳区年终考核得分98.21,居全市第一。
有不了解考核制度者问:为什么榆阳是第一,这些分数怎么得来?
“总分100分,由三项得分折合汇总而来。平时考核12项内容占10分;年终考核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60分;领导评价、同级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民意调查各5至7分不等,得出综合评价30分。”市考核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考核就是一笔一笔地算细账,靠权威统计数据,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评价,对各区县、部门进行排队,以分数‘论英雄\’。”
县区年度考核100分中经济发展占35%,榆阳排名第一,经济发展高居36.9分。在“扶南”工作的推动下,南部县清涧、子洲去年年度考核分别得到95.56、95.51的高分,排名居全市前列,南北经济“长短腿”问题逐步缓解。“榆林经济要跨越发展,实现经济任务三年翻番,在考核指标设置与权重划分上更加突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是合理的,同时各项指标也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形牵引力。”市考核办负责人分析说。在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下,各级共同努力,特别是各地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项目建设,“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总量由全省第五位跃居第二;2008、2009年连续获得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评优秀等次。
“对考核内容的设置,既要注重考核发展绩效,又要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榆林市不断调整、充实和细化民生工程考核内容,研究制定提高居民收入的措施和奖惩办法。我们欣喜地看到,去年榆林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56元,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4127元,增长21.3%,增速居全省第一。用一位干部的话说,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同样也是政绩。 (下转第七版)
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新闻推荐
受7月14日以来的强降雨天气影响,陕西省陕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截至7月27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全省46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