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贺国有报道 市中小企业促进局日前就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增两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加快榆林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年初制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任务不变,确保全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6%,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实交税金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完成县域工业增加值760亿元。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研究扩大适合民营企业投资的领域、渠道和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煤矿塌陷区治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千家培育百户成长工程”。到年底,努力使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60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万户;努力使30户民营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使200户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过1亿元,30户过5亿元,2户过10亿元。
围绕榆林市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和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固定资产投入,重点抓好100个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就业项目建设,争取使一批新上项目提前开工,在建、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成一批项目年内完工,尽快达产达效。
加快2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在目前有9个已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赶年底争取再有3个县域工业园区进入全省重点建设行列,促进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集聚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蕊报道9月27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召开组长联席会议,就榆林国民收入分配情况、改善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状况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三项调研课题进行研讨交流。会上,相关组长...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