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持铸成一剑绿染榆林山川大地
榆林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家级防沙
治沙综合示范区。历史上这里沙害严重,榆林城就曾因风沙侵蚀而被迫三次南迁。到上个世纪末,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这里“沙进人退”的情景仍未得到根本扭转。1998年,国家批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后,榆
林生态不仅仅面临极其脆弱的先天不足,还要承受能源开采必然造成的生态破坏,双重困惑使榆林生态建设难上加难,“榆林生态建设何去何从”不仅是榆林人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也备受外界瞩目。
十年前,榆林撤地建市。市委、市政府发出建设“塞上生态名市”的号召,与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并列,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大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榆林市林业按照“一个坚持、两个转变、三个结合”的政策措施,即坚持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允许继承转让;转变营林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转变投资模式(谁造林给谁投资并按林种树种确定投资标准,给造林者更多的自主权);发展林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发展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建设和增加财政收入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和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始终坚持了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下转第七版)
本报记者 张琛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如果把十年时间放入历史长河中,它确实如人们形容的一样,只是一个瞬间。榆林建市仅仅十年,就在这短短的“弹指一挥间”,365万榆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南治土北治沙,在全球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逐渐减少的今天,榆林市却给人们带来一个振奋的亮点:半个多世纪前,这里风沙滚滚、寸草难生,如今这里绿树蔽日,浓荫匝地,实现区域性荒漠化逆转,使生态环境进入到稳定的相持阶段。
今年8月12日至13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榆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陕西省生态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深刻总结了榆林市三北工程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他说,榆林市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土高原和榆林沙区的生态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状况实现了“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绿色已成为榆林大地的主色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剑英报道10月27日,市委副书记陆治原在市卫生局负责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市区四大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调研。陆治原一行先后到市第一、第二、中医院、疾控中心和星元医院,深入科室看望了部分医护...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