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闻 横山新闻 神木新闻 府谷新闻 靖边新闻 定边新闻 绥德新闻 米脂新闻 佳县新闻 吴堡新闻 清涧新闻 子洲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榆林新闻 > 正文

充分发挥科普作用服务榆林经济社会——榆林市“十一五”科普工作回顾

来源:榆林日报 2010-11-20 12:57   https://www.yybnet.net/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榆林市社会平稳安定、经济快速发展,各条战线、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尤其是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但在经济社会物质文明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城乡公众科学素养精神文明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五年来,科协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始终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即努力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认真实施“123351”工程,在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开展城乡科学普及、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团结带领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依靠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夯实基础科普工作能力建设凸显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普工作发展步入快车道,是多年来科协工作发展最快的几年,成果丰硕,果实累累。这主要得益于科协一班人开拓进取、夯实基础、创造条件,从决定和影响科协发展的大局和大事出发,狠抓组织建设、政策法规建设,落实科普经费,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能力,为科协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在督促保证12县区组织机构完善独立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及时召开了“榆林市科技科普大会”和“榆林市第一次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加强和完善了科协组织领导机构,为科协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在2003年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于2008年1月又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对市县科协组织领导、人员机构配置、政治待遇、活动经费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保障;三是市、县区科普经费和科普事业费在“十一五”期间迅速增加。“十五”末,市科普经费仅为人均0.16元,而目前市本级已达0.8元以上,12个县区都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人均科普经费达到0.5元,位居全省第一,为搞好科普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四是科普场

馆建设有序进行。投资1.8亿元的榆林科技馆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68.68亩,建成后将是陕西乃至西北一流的大型科技馆,为圆满完成各项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阵地保障。

硕果累累科普惠农泽被三农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科普工作从弱到强、由点到面发展迅速,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科普示范载体创建工作从无到有,管理由涣散迈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的轨道。截至目前,已建成榆阳、米脂、神木3个全国科普示范县,正在创建靖边、横山2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府谷、定边、绥德3个省级科普示范县区;已建成定边马铃薯、靖边玉米2个全国科普示范基地,榆林沙地生态园等6个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绥德麻地沟蔬菜大棚等74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20个科普文明示范乡镇,300个科普示范村,1200户科普示范户。尤其是中、省、市共同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广泽三农,实现了科普惠农“直通车”。据统计,从2006年以来,受中、省、市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12个,农村科普带头人51人,以奖代补资金累计达755万元,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从今年开始每年财政直补科普示范载体创建资金80万元,全面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工作。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从少到多、由浅入深,和“十五”时期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科普宣传与科技下乡活动中,共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材近十大类,100多项新技术。通过科普赶集、专题讲座、专家会诊、科普讲师团巡讲等形式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达6万人次。特别是编印出版的《榆林科普惠农快讯》,在全省尚属首例,每期印发2万份,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同时,市科协积极推进“三个一”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科普活动室600多个,科普宣传栏600多处,并在全省率先配备了1200名科普协管员,此举多次受到中省科协的表彰。“十一五”期间由于农村科普工作的快速发展,全市农民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认识和观念已深入民心,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增强,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结合市上“双创”和“书香榆林”建设,面向农民、城市居民、公务员、领导干部等社会公众,广泛开展了“科技之春”宣传月、“走进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四进社区”、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等大型科普活动,通过一系列范围广、影响力强、示范效果好的重点活动,强调“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科学发展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市累计参加各类科普活动的科技人员、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达6万多人,组织实施重点示范活动800多项,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3000多万份,免费发放科普图书200多万册,义诊患者3万多人,设各类科普咨询点4000多个,举办各类科普报告会(讲座、研讨)2000多场,制作科普展板5000多块(期),出动科普宣传车1200多辆(次),直接、间接受益群众近360多万人次。公众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公众科普为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了重要保障。

辐射带动青少年科普教育不断发展

青少年科普教育传承了“十五”好的工作经验,开拓创新、辐射带动,取得了骄人成绩。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机器人竞赛、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智力七巧板、种世纪之树、大手拉小手、联合国儿基会非正规教育、科技夏(冬)令营主题实践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动手、动脑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促使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真正成为榆林市社会经济建设的未来栋梁之才。据统计,五年来共组织近3000名科技辅导员老师和6万多名学生参加了各类科技科普活动,较“十五”分别增长了近两倍。有近万件作品参加了各类比赛,共获国家级奖、

省级奖100多项,市级奖近300项,创建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2个。特别是市科协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校园科技节”,更是为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搭建了良好平台,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的广泛赞誉。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已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主渠道,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要手段。

学术交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各级科协组织积极团结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广泛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活动,从论文评选、学术交流、外出考察、人才选拔、表彰奖励到科技人员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权益保障等,由内到外为科技人员搭建了科技交流互动平台。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学术金秋、青年科技奖、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学术金秋及优秀科技调研成果奖评选、优秀科普作品评选、院士报告会等各类学

术交流活动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共评选推荐获奖(含中、省、市)论文(成果)1000余篇(项);选拔、推荐、表彰(含中、省、市)科技人员近200人;组织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30余次。据不完全统计,仅学术金秋一项,就累计举办各类科普论坛与学术报告近百场,参加科技人员达3万多人。特别是以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优秀论文、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经过不懈努力,各级科协组织不但巩固了“十五”建立起的“三主一家”科技交流互动服务平台(即:科普主力军、学术交流主战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而且各类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十二五”是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科普工作繁荣进步的关键时期。全市科协组织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科技科普事业的靓丽春天。

孙士清赵红英

新闻推荐

车辆远光灯考验公德心市区存在远光灯使用不规范现象

本报记者冯军报道“对面来的车开着远光灯,把我的眼睛给晃花了,我眼前一片雪亮,什么也看不见,直接把车开到了旁边的绿化带上,轮胎也爆了。”提起前几天一个晚上的事情,刘强还气愤异常。汽车给人们的生活...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充分发挥科普作用服务榆林经济社会——榆林市“十一五”科普工作回顾)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