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2元,增长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8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元,增长19.8%◆工资性收入是推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本报记者马媛媛报道今年1—9月份,不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都实现快速增长,从而使榆林市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3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2元,增长15%。居民家庭总收入为12424元,同比增加1622元,增长15%。其中工资性收入8176元,增长17.1%,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5.8%;经营净收入1254元,增长28.0%,占总收入
的比重为10.1%;财产性收入1098元,增长6.3%,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8%;转移性收入1896元,增长4.8%,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5.3%。
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58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8元,增长19.8%。其中,工资性现金收入1573元,增长27.6%,占现金收入比重为34.3%;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2394元,增长21.5%,占52.2%;财产性收入202元,下降32.3%,占4.6%;转移性收入417元,增长27.6%,占9.1%。
据统计部门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一是上半年全市党政和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提高了津补贴标准,加之企业工资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使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二是随着经济形势的稳步好转,居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收入和出租房屋、基金、股票、分红等收入增长较快,带动财产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三是养老金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和低保平均补贴标准提高,使转移性收入增加。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
因为: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由于经济形势好转,企业用工需求增长,农民打工的人数增多,岗位增多,工资上涨。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今年红枣、土豆、玉米、蔬菜、羊肉、羊绒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增加;三是部分县区增发养老金补贴、增加医疗报销和推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使转移性收入增加。四是随着交通运输和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农民从事运输业和餐饮、商品销售等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5日,榆阳区副科级领导干部十七届五中全会培训班开课。首批来自该区24个乡镇和7个办事处的6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接受为期3天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目标任务与榆林...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