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琛实习生李玲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问题。被誉为“中国科威特”的榆林,“缺水”是困扰发展的一大瓶颈。然而,近几年榆林巧做大做“水”文章,以“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思路,坚持“南治土、北治沙”,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保护并重,实施境外引水,加大本地蓄水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力度,基本建立适应榆林发展要求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全市的生产生活。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榆林很少有人能够轻松起来:榆林市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区内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398mm;市内主要流域水系地表水可利用量为7.29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可利用量为5.46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75亿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利用6.90亿立方米,剩余开发潜力十分有限。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稍有不慎,就会加大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榆林市水资源开发
利用始终遵循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并重,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重点保障能源化工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统筹安排现代特色农业和其它方面的用水需求,在缺水的榆林创造出让人欣慰的成绩。
开源——
逐步实现供需平衡
2001年以来,榆林市相继建成李家梁水库、瑶镇水库、采兔沟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王圪堵水库、定边引黄二期工程、入黄支流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重点水源工程,全市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
增加到9亿多立方米,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正在有效缓解。
前不久榆林最大的水利工程——王圪堵水库实现大坝围堰截流,工程完工后可解决榆横工业园区工业用水和下游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是陕北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大力建设南部山区集雨水窖工程,鼓励利用中水和矿井疏干水,打造集水型城市和节水型农业。
为解决榆林远期用水问题,榆林市将采取综合战略,在强化节水、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的前提下,实施黄河干流引水工程,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村委会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查看马铃薯生长情况播种、覆膜同步进行。图/李雪平文/张红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耀州区瑶曲镇瑶曲村转型发展的起步之年。年初,瑶曲村遵循“优化经济结构,培育...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