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兰炭产业标准的出台,是全国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此标准由榆林市直接推动,诞生于跨越发展的塞上沃土,展示了榆林人创新发展的新形象,榆林经济跳起了“国标舞”。
兰炭产业标准出台,是榆林市兰炭产业发展的必然。兰炭产业是我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托地方优质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也是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原煤转化最多、从业人数最多、产值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过去,由于缺乏相关产业政策和国家标准的规范和引导,榆林市兰炭产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组织结构混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被视为“五小企业”、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屡遭取缔,给榆林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舆论压力。现在,兰炭
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加之原料来源丰富、技术指标优越、炉型日趋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历经10多年的艰辛努力,国家兰炭产业标准终于发布实施,对我国优质非炼焦煤资源的开发、利用,延长煤炭下游产品产业链以及指导和规范兰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炭产业标准出台,也是榆林市创新转型取得的成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投资等因素制约,榆林市普遍采用“土炼兰炭法”。到九十年代,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促成兰炭生产采用机械化煤炉生产工艺。近年来,榆林市兰炭产业超常发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达到煤转化率提
高、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和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又带动和推进了全国煤化工及其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今天,兰炭产业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最大的煤转化产业,广泛应用于铁合金、电石、化肥造气、高炉喷吹和城市居民洁净用煤等生产生活领域。如此迅速领先行业发展,是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转型所取得的成果。
兰炭产业标准出台,还是榆林市制度创新的成功范例。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榆林这种由政府牵头、以科技部门为核心、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科研攻关的模式是一大创新,大大缩短该行业标准制定时间,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制度创新不仅推动了兰炭产业跨越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煤炭产业的升级换代。由于兰炭产业
是煤炭经济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而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引导机制,促进各个部门为兰炭行业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制度化发展不断做出努力。这不仅仅是榆林市各级直接推动研究的第一个国家产业项目,而且是榆林市自主创新的兰炭产业升级工程。俗话说,一流企业制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国家兰炭产业标准的出台,显示了榆林市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制度创新水平,是榆林市制度创新的典范。
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现代生产力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社会财富才能源源不断涌现。只要榆林市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的管理和引导体系,赋能予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和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就能激发各类产业的创新活力,也就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抢得先机,实现跨越发展。
□本报评论员
新闻推荐
榆林:体育事业炫美起舞 五年赚得盆溢钵满—— 竞技体育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马媛媛实习生王亚妮短短几年时间,榆林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走进公众的视野,并成为改变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输送的运动员屡次站到竞技体育的领奖台上,为家乡赢得荣誉;国家级...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