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张利平报道榆阳区按照“基础先行、园区引领、项目支撑、关注民生”的要求,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实施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两大战略,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改革创新三个重点,推进“能化工业强区、特色农业大区、三产服务优区、文明和谐名区”四大建设,全面构建富裕和谐新榆阳。该区计划到2015年GDP达到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0亿元,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三产优质化进程。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技术原则,
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改造,对新上项目严把循环经济门槛;从企业的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形成区域大循环,构建具有榆阳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着力打造煤电材料、煤化工、盐化工、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依托六大工业园区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集群。政府扶持主导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地方性名牌产品。以榆林汽车贸易博览中心为龙头,再建设一批具有地标性的服务业项目,打造“能化工业物流+中心城市综合物流”的大物流发展模式。
着力推进“和谐榆阳”建设。书香
榆阳,打造书香机关、书香企业等十大阵地。民生榆阳,建立与财政增长同步的民生投入新机制,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20%用于下年度的民生工程建设。平安榆阳,以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启动实施大排查、大调处等“十大”工程。
干部队伍方面,突出组织、观念、学习三个重点。组织上要求精,建立一套年轻干部培养、实绩干部破格提拔、技术型干部储备的新机制;观念上要求新,增强主动意识,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作风,增强超前意识,增强全局意识,团结一心谋划工作、推进发展;学习上要求实,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严继文报道12月2日,《新西部》榆林记者站成立。市政协主席刘汉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远刚为记者站成立揭牌。《新西部》杂志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于2000年6月创办的国内首份以西部大开...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