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英张玉萍李靖生陈刚
最近,市政协法制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民政局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福利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视察。委员们一致认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试点引领下纵深发展;社会救助工作在争创一流中有了新突破。但目前榆林市社会化养老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很难满足未来几年的社会养老需求。对此,委员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全市加强老龄工作和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开展社会化养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养老,主要是政府办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站及社会办老年公寓
养老等。二是居家养老,也就是家庭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专业服务队伍,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建议尽快出台全市加强老龄工作和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从政策上、组织上保证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快速推进。
二、切实加大政府投入。把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机构养老方面,要建设示范性的集养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为一体的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施资助政策,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投资
发展养老服务业。居家养老方面,政府埋单,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必须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加大低保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低保资金到位,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低保补助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低保之间的差距,经常研究低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实基层管理力量,加强低保信息网络建设,强化规范管理,把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抓实、抓好,切实提高低保服务水平。
三、尽快迁建市社会福利院。尽快选定新址,根据榆林市目前需要供养的各类人群数量,按照科学化、人性化的要
求重建适度规模、设施功能齐全的市社会福利院,使供养人员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供养人员生活水平,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进一步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目前,全市民政工作经费、办公条件仍有较大差距。建议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基层民政工作的编制和机构,保证工作人员到位,增加民政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促进全市民政工作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安娜报道当前,榆林市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进入了关键时期。12月15日,市政协召开社情民意约谈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与会人员认为“十一五”...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