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勇
2009年12月20日,榆林市首个专家工作站——榆林市第一医院医疗专家工作站在榆揭牌,这是榆林市在人才发展和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个尝试,也是人才工作的创新举措。随着专家工作站数量的增加、工作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我们要逐步总结、完善这一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专家工作站建成“专家之家”“创新之家”“成果发明之家”“产学研合作之家”。
专家工作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近年来,榆林市人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未来十年是榆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实现榆林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发挥教育科技的先导作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农科院等单位的一批新的技术骨干在以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血液病专家乔庆大、全省马铃薯首席专家高贵生等行业领军人物的带动下茁壮成长,将对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专家工作站是干事创业的“平台”。专家工作站有项目支撑,有经济
扶持,有政策支持,给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市农科院专家工作站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标准”的要求,围绕马铃薯、小杂粮、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选育并推广适宜榆林市栽培的优良品种,研究并推广实际实用的关键栽培技术,为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连续两年夺得玉米、马铃薯全国高产市的称号。市第一医院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填补了多项医学领域的研究空白。市外国专家局针对榆林市水稻、荞麦、蔬菜、红枣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多次组织外国专家来榆传经送宝,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仅“水稻旱育稀值技术”一项就为全市农民增收节支1300万元,《榆林市沙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获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专家工作站是产学研合作的“孵化器”。如何把人才、科技、智力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如何将当今国际、国内人才的先进技术和智力成果转化为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如何把人才、科技、智力与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相结合是榆林市人才工作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榆林市农科所在工作中完成的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榆林市二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专利、发明多项。这些成果的获得,证明了建立“专家工作站”的形式是可行的,大有作为的。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艾绍辉报道12月9日,榆阳区刑警大队快速出击,成功摧毁一吸贩毒网络,8名涉毒违法犯罪人员被擒。当日早晨,刑警田浩、焦海峰、张欢、韩森等对“榆佳商务宾馆”一客房检查时,发现王某神情慌张。...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