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覃秋零实习生邓清曌
通讯员周永江李明秀
在八步区仁义镇三联村的鸡心岭下,散落着21个大大小小的窝棚,这就是当地养鸡大王陈继强的“鸡窝”。别看现在的“鸡窝”因消毒都是空的,但最多时曾经有7.5万只鸡活跃其中。
一般情况下,一批鸡的饲养周期是120天,一年就养两批,一批可以养鸡3万多只。“一批鸡最多的时候挣了7万多元,去年两批鸡挣了10多万元。”陈继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说。
陈继强的“养鸡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7月。当时,担任仁义镇三联村村主任的他参加市农业局带队去玉林市巨东种养集团参观学习,了解到养殖是一个容易发家致富的路子。一个月后,他筹集了部分资金从巨东集团购进了5000只三黄鸡苗,开始实践“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成为了该镇第一个大规模的养鸡户。这一年,这批鸡的成活率达92%以上,他净赚了1.7万元,成功的在致富路上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次年,陈继强就扩大养殖规模,在三联村附近的牛心岭以8元/亩的价格承包了47亩的山地,租期为30年,并且陆续建起养鸡棚。随着养鸡的条件得到改善,他也逐渐扩大养殖规模,渐渐地从最初的每批5000只发展到如今的每批7万多只。
提及多年的养鸡经验,陈继强告诉记者,养鸡最怕就是鸡瘟。而“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公司每月都会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定期对鸡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清洗,减少禽流感、鸡瘟、痢疾和其它传染病发生,养鸡的成活率都达到95%以上,成活率都很高。
在陈继强的带动下,全村有9名农户跟着办起了养鸡场。经营模式仍是“公司+农户”:公司统一放鸡苗、包饲料供应、包兽药配送、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的。如今,这些养鸡户年收入都突破万元大关,走上了致富路。
新闻推荐
首列货车繁忙的装货现场。 李君光 摄...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