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车时往窗外的铁路看去,不时会有一些身穿黄马夹的身影映入眼帘。他们头戴草帽,低着头,身背工具包,沿着铁道不时走走停停,眼睛盯着铁路,他们是铁路最基层的工人之一——巡道工。
负重15公斤每天走十几公里
龙万英50岁了,北流人,玉林工务段玉林线路车间二工区的巡道工,从事巡道工作已近20年。3月2日早上8时多,记者在玉林站一场北头的线路上,找到了龙万英。只见他头戴草帽,身穿黄色工服,肩上用一个大扳手扛着一个工具包,在蒙蒙细雨中缓缓向记者走来。
对讲机、扳手、检查锤、信号旗、火炬、响墩、短路铜线等是巡道员的标准装备。在铁路边上,龙万英给记者介绍起他所携带的工具:“先看这个响墩,别看它小小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发现有险情,就放在距故障地点800米处的钢轨上,这样火车碾上它会发出响声,司机听到就会停车……这个是火炬,看起来跟蜡烛差不多,但它防水防雾,在大雾天气时非常好用,它发出的红光能让司机老远就能看到。”
工具不多,分量却不轻,全部工具加起来约15公斤,光是扳手就有约3公斤重。记者把装备扛在肩上试走了一段,走不到50米,记者已觉得肩膀开始隐隐作痛。而龙万英一天要扛着它走8个小时,来回十几公里的线路。
20年巡查练就火眼金睛
记者与龙万英在铁路线上边走边聊,并在他的指导下学着查找隐患,排除隐患。一路走来,龙万英扛着工具包,一边走,一边仔细查看。近20年的经验,让他练就了火眼金睛。铁轨的螺丝松了,他一眼便能看得出来,然后停下来把螺丝拧紧。
“怎么样才能看出它有没有问题?”记者好奇地问。龙万英解释说:“走路时不能走太快,也不能走太慢,因为要注意看铁轨、夹板、螺丝等。一般来说,你要看铁轨上每颗螺丝的弹条是不是松了;还有钢轨、道岔、接头夹板,都要看一遍。觉得可疑的地方就敲一敲,如果是钢轨正常,声音听起来比较脆;如果听上去有点哑,那钢轨可能有内伤……”刚说到这,龙万英瞄到旁边铁轨有螺丝松了,立马拿起大扳手拧了起来,一边拧一边告诉记者,“你看这个弹簧已经弹出来,说明这个螺丝可能松了,这个时候就要拿扳手拧好,不然时间一长可能要出事故。”
寒风大雨时最辛苦
巡道工每天巡查时间约为8小时,每位巡道工都有固定的巡查路线和项目,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风雨无阻。雨季的时候,要注意防洪;夏天暑热,铁轨的温度高,受热膨胀,钢轨容易变形。而天冷的时候,由于温度低,钢轨又容易折断。所以,基本上巡道工一年到头都要外出巡查。“越是不好的天气,就越得走。现在的天气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戴个草帽出来就可以了。最难受的是天气寒冷或下大雨的时候。”龙万英指着一直没有消停的蒙蒙细雨说道,“铁路上都较为开阔,所以冬天时铁路上特别冷,寒风也特别大,寒风袭来,无处藏身,只能迎风而上,脸被吹得特别疼。下大雨的时候也很难受,空旷的铁路线上,很少有挡雨的地方,所以若碰上大雨天气也只能雨中漫步了。”
“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坚持到底,没有意外的话,我会一直干到退休。”说这话时,龙万英眼神里透着一股坚毅。那一刻,记者明白了铁路工人的平凡与执着。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