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企业”——这是玉林市园艺场一个很潮的“代名词”。1956年,这个以解决当地果树种苗供应的“农字号”企业正式诞生,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一路保持着充满生机的姿态。如今,它成为了玉林市最大的地方国有农业企业之一,也是广西农业系统14个地级市中最稳定、最完整、最具发展潜力的园艺场,56年光景,写下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什么原因让这个老企业越“活”越“年轻”?近日,踏着春天的“脚步”,记者走进这片被“阳光”拥抱的土地,寻找其中的答案。
“白色城堡”里找到的答案——
题目:业,如何兴?
新解:“走转改”提升活力
来到玉东新区茂林镇茂林村,一座座“白色城堡”进入大家的视线。
“这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基地里的瓜果蔬菜种植大棚,里面种的全是‘精品\’。像一年两熟的葡萄、南方哈密瓜等,这些都是开创玉林先例的‘果实\’。”玉林市园艺场场长涂琳向记者介绍说。听说要采访,这位已任职13年的“老场长”直接把记者领到这里观看他们的“新产业”。
采访时,“白色城堡”外细雨绵绵,外面的小道都积满了雨水,道路变得有些泥泞。不过,“城堡”内却“风和日丽”。生长在内的瓜果蔬菜风吹不着、雨淋不到。
“黑牡丹番茄”、“圣星果番茄”、“郁金香番茄”……在一个番茄培育大棚里,记者细数一下,这“弹丸之地”里竟然种植有8个品种的番茄。小番茄不仅有红色、黄色,还有黑色、绿色,挂在枝头的“红宝石”、“黑珍珠”令人垂涎。
“这些都是无公害的有机番茄,摘下来就可以吃,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番茄,其口味都不尽相同。其中,有4个品种目前在玉林市面还没有销售的,只有这里有,这是我们这里的‘明星\’。”望着大棚内长势良好的小番茄,涂琳满脸喜悦。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占地约500亩,其中,一期工程260亩。该基地由玉林市园艺场和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是玉林市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和试验场。如今,这里成为市园艺场发展的一张黄牌,也将在今后的产业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前,我们就是简单地种植荔枝、龙眼等,现在有水果(含果苗)生产基地、造纸厂、红砖厂、养猪场、淡水养殖、盆景培育、奇石展销等十几个经营项目。”涂琳指着眼前的实景,向记者道出园艺场破茧成蝶的“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经营方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型,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改变。“走转改”注定了其非同一般的发展活力和饱含激情的提升张力。
“幸福家园”里找到的答案——
题目:人,怎样和?
新解:情牵职工的民生事
与园艺场办公大楼一路之隔的地方,一溜红瓦屋顶的平房在翠绿之中相当抢眼。
“这是我们园艺场职工过渡房生活区,占地10亩,共12幢84间。里面安置了50多户职工及家属,他们以前都住在山岭上面,建成这个小区后,他们得以从山上‘走\’下来,安稳地生活。”涂琳说,职工们居有定所,让他卸下了一块长期压在心中的“石头”。
临近中午,走进这个“幸福家园”。71岁的凌育球阿姨正在自己的厨房门口洗菜,见到记者手中的相机对准她时,她乐呵呵地说:“拍吧,把整洁漂亮的小区也‘装\’进去。”
“换到以前,我不愿意面对你的镜头。”谈起过去,凌阿姨摇了摇头。她说,以前在山上住的是低矮的瓦房,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夏天热得哗哗淌汗,外面下雨屋里滴答,冬天又冷得像冰窖。
“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你进来看看!”看到记者来访,住在1栋1号房的退休职工张家兴高兴地领着大家参观他的房子。屋内,电视机、沙发、冰箱等一应俱全。“过去,住在山上,因为没什么娱乐活动,一到晚上,一家人都只能在门口抬头数星星。如今搬到这生活区里,人畜混居成为历史,也看上了电视,‘数星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驱散了苦盼住房的张家兴几十年的愁烦。
“他们都是园艺场的主人,是56年来企业壮大发展的‘功臣\’,只有时刻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才能稳定人心,团结发展。”涂琳说,近年来,市园艺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办好医疗、住房、教育等一项项关系职工利益的实事,一个生动的“情”字,让职工有了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从而促进了企业稳定发展,这也是这个老国企发展篇章中“最美的注脚”。
新闻推荐
玉林市向市直单位干部职工赠送珍贵树种苗木 3万多株苗木绿化家园
本报讯(记者关伟)4月1日,玉林市向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赠送珍贵树种苗木活动仪式在市会议中心正门前举行。副市长邓长球,玉林军分区副司令员蔡雄出席仪式。 &n...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