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里,孩子们玩耍的儿童玩具大水牛,此时浸泡在水里,只露出牛头和牛脖子;玩具熊猫宝宝,亦浸泡在泽国中,变成水猫;院子里很多儿童玩具和设备设施,同样被淹在水中,比院子操场抬高数十公分高地基的教学楼,只差不到一个阶梯就给洪水漫过,11000多平方米的整个校园区,变成偌大的一个积水潭……
半月余闹内涝四次幼儿园变成积水潭
这是6月15日早上6时,记者在玉林市幼儿园看到的受淹场景。值班的门卫告诉记者,当日深夜1时至3时的一场大暴雨,使得整个幼儿园一下子便闹起了内涝,其中最高水位高达50~60公分深,水一直漫到幼儿园大门口。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幼儿园当日上午7时发出紧急通知,全园停课一天。
这是今年5月28日以来,玉林市幼儿园第4次闹起内浸。其中,以6月15日最为严重,学校不得不进行停课。这也是这所幼儿园继2010年、2011年由于暴雨引发的多次内涝停课之后的又一次停课。
地势低洼排水系统陈旧落后是成因
其实,凡是了解玉林市幼儿园历史的市民,对这所幼儿园频频遭受内涝,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玉林市幼儿园,从成立之时就因为地势低洼而饱受内涝之苦。据一手创建这所幼儿园并在后来长期担任园长的黄炳才老园长介绍,建园50多年来,幼儿园几乎是年年遭受内涝,是在水浸泡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据黄老园长介绍,在成立之初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幼儿园虽是地势底洼,且园区的排水系统是采用明沟排泄,然而,校周边由于四周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基本是水田和山坡,暴雨下来,水来得快消得也快,受淹程度不太大。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周围的机关单位和居民区,如卫校、自来水公司、农机公司、东园饭店和附近居民点纷纷建房子,四周基建加高地基,使得原本就显得低洼的幼儿园,变得更比周边地势低出数十公分,每逢下暴雨,便闹起了内涝。
据长期负责幼儿园后勤工作的总务主任杨汉东告诉记者,为解决幼儿园地下水排水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由先前的明沟排泄,改用暗沟排水系统,下设内空50公分的管道,把园里的地下水引至校门口接公路的地下水管道,幼儿园长期遭受水淹的问题得到缓解。然而,近二三十年来,幼儿园的发展扩大,园区集雨面积增多,以及幼儿园四周雨水涌入园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园区的地下水管道陈旧老化和狭窄,幼儿园自然又逢遇上暴雨尤为大暴雨特大暴雨,便成了积水潭。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增多,就越发增加暴雨引发的内涝频率。
家长强烈要求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
记者6月15日上午在市幼采访时,正碰上一位来不及接到停课通知,冒雨护送外孙女上幼儿园的家长,这位五十年代末就读于这家幼儿园的市直机关退休干部梁阿姨,看到园大门口黑板上的停课通知,很是不满,梁阿姨对记者说,市幼儿园在上世纪条件艰苦,经常遭受内浸是不得已,情有可原,而今,让孩子们还受内浸之苦,是怎样也说不过去,可不能再让孩子们在水浸泡的环境中成长啊!再说,幼儿园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临时紧急通知停课,这让不少家长为难,家长要上班,临时叫谁代管孩子?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陆主任告诉记者,幼儿园被水浸泡,对幼儿的健康很不利。地表水排不出去,四周的水涌进来,地下水和园区外涌进的水,往往不洁,容易患经皮肤感染的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和经肠道感染的传染病如痢疾。尤其是幼儿园作为小孩集中的地方,孩子们年幼体小,抵抗力差,更是容易患病。因此,幼儿园每遇内涝浸泡一次,园区必须彻底清洗和消毒,清除污泥和垃圾,消毒被污染的环境等。
对连续的内涝,玉林市幼儿园已向有关部门,如玉林市教育局、财政局、市政工程管理处等多方汇报反映,要求尽快解决园区内浸问题;广大市民和家长亦强烈要求有关单位切实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玉林市幼儿园的地下水排水系统,给孩子一个安全卫生、优美整洁的成长环境。
新闻推荐
民间信仰是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访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树喆
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壮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