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把今年定为玉林市的“实体经济年”,并在年初召开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暨推进“实体经济年”活动工作会议,对推进玉林市工业与信息化、发展实体经济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玉林市在推进工业与信息化、发展实体经济活动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市开展实体经济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沈强。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富民强市新跨越“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石。实现富民强市,需要发展实体经济和工业。城乡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工业化水平的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沈强如是说。
建设幸福玉林,实现全面小康,促进和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是重要前提。财政增长、居民增收,主要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壮大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好了,工业做大了,财政收入才能上去,居民收入才能提高,只有壮大实体经济和工业,筑牢经济根基,才有可能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为了扶持玉林市工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玉林市推进“实体经济年”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的意见》、《扶持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暂行办法》等文件。目前,《加快推进玉林市千亿元企业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玉林市百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玉林市十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玉林市亿元工业企业工程实施方案》等参照自治区“六大工程”实施方案且符合本市实际的配套文件也已陆续制定和推出。
力争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
据了解,今年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76.74亿元,同比增长34.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0.71亿元,同比增长23.8%;工业投资预计完成214.68亿元,同比增长25.28%;更新改造投资预计完成139.26亿元,同比增长34.18%;制造业投资预计完成194.08亿元,同比增长30.84%。
虽然近几年来玉林市的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玉林市与全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011年,玉林人均工业增加值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沈强说,2012年,玉林市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转方式、增总量、提质量、重速效、上水平。力争全年新增30家亿元工业企业、新增58家小型企业发展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要力争突破2200亿元,年均增长17.03%;实现工业增加值7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3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5%以上。力争到2015年实现千亿元工业企业1家,百亿元工业企业2家,十亿元工业企业15家以上,亿元工业企业418家以上;实现小型工业企业上规模800家以上。
“我们将通过开展‘三个年\’活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引导大企业稳步发展,扶持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确保小微企业有高的出生率、存活率和成长率,从而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沈强对记者说道。
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 壮大工业实体经济总量
沈强告诉记者,为了做大做强玉林市工业,加快玉林市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大发展,下一阶段将加强现有产业存量转型升级,推动“9+7”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主导产业——新型装备制造(机械)产业的规划发展,全力打造“三个千亿”(千亿玉柴、千亿产业、千亿园区)。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建材陶瓷产业、食品医药产业、服装与皮革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存量的效益,增加经济增量的质量。三是加快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培育发展,全力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题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走廊”,全力创建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市。四是加快潜力产业——矿冶产业的扶持发展,深入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吸引关联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进矿冶产业集群化发展。
沈强说,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壮大工业实体经济总量,是开展实体经济年的又一大措施。将深入实施“六个工程”,抓大壮小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协调和服务,加快打造千亿玉柴。深入实施“强柴兴玉”战略,推动开展千亿元企业工程,为玉柴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提供全力支持。同时通过打造千亿玉柴和千亿园区,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吸引大批机械和装备制造企业落户玉柴工业园,推动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和激励,加快培育强优工业企业和推动中小企业上规模。以强有力的措施支持企业技改改造和研发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抓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大力支持优质高效企业上市融资。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