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玉林新闻 > 正文

韦国清在梁同蹲点

来源:河池日报 2012-11-16 13:47   https://www.yybnet.net/

1965年,韦国清(前排左四)、贺亦然(前排左一)下乡时和社员群众在一起座谈。

 

1964年9月,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的部署,从自治区、地、县三级中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5个工作团,分别到武鸣、苍梧、玉林、融安、靖西5个县进行农村“四清”试点,自治区党委的几位书记,除留在机关主持日常事务工作和抓城市社教的外,都到农村去蹲点了。

为了方便联系群众,韦国清化名“韦东”,和工作队员一起于9月15日从武鸣县城步行到附近的城厢区梁同公社,住进了一户贫农家里。

梁同四清工作队有100多人,只要是自治区和武鸣县的干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贺亦然任队长,武鸣县副县长邓维祚任副队长。工作队设有队部办公室,分6个片进行活动。

进点之后,工作队员学习了外地的经验。韦国清强调,人家有人家的情况,我们有我们的情况,对于别人的好经验,我们要虚心学习,但不能机械照搬。我们梁同工作队,一定要立足于梁同的情况,从这里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他向工作队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广泛联系群众,接触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个别交谈或小型座谈,尽快了解和掌握情况;第二,发动群众要以个别谈话为主,不能操之过急,不搞大嗡大轰。现在,基层干部怕工作队,怕我们不能实事求是,怕我们听到风就是雨,怕我们乱整、乱斗他们。工作队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细致调查研究,把情况弄清楚,不能偏听偏信;第三,“四清”和生产要同时抓好,生产是有季节性的,一点不能耽误,工作队员不懂生产的,要向老农学习,要让队干安排生产,我们加以监督。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韦国清根据大家的汇报和他自己了解的情况,在片长会议上说: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梁同的干部大部分是好的和基本好的,有少数犯了错误,也不能说是坏人,我们要通过批评教育,把他们挽救过来。凡是有经济问题的,要抓紧调查,把问题弄清,尽快结案。开会批判犯错误的干部,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不准打人。哪里出现打人,唯工作队是问。他要求,从进点算起,要争取在两三个月内把干部“解放”出来,以便转入各项建设工作。

进点两个多月,社队干部都得到了“解放”。“四清”结束之前,专门划出了一段时间,作为复查阶段。

韦国清这种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与当时流行的“左”的做法大相径庭。梁同“四清”定的案子,事实证明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在梁同,韦国清和工作队员一样,自始至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种大蒜、播绿肥、秋收、积肥、修水利、植树造林到春播、插秧、耕田,所有农活他都参加了。

韦国清在梁同,总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的疾苦。

梁同田地多,劳动力少,平均每人两亩水田。韦国清在和农民“三同”中,深切体会到梁同的农活很紧张,劳动强度大。他分别找老农座谈,了解他们一年365天,需要多少粮,要他们各家摆各家的人口、劳动力情况,农忙每天吃多少饭,农闲每天煮多少米,一家一户地详细算账。大家都说,一家大小平均每人要300公斤稻谷才能过得去,过去规定,每人每年留口粮不得超过240公斤,是不够的,而且多产粮不能多吃,群众有意见。他又找公社干部讨论,找工作队片长研究,和县委领导斟酌,最后确定:为了鼓励农民多产粮,凡是给国家卖粮多的生产队,社员人困口粮可以留到300公斤。梁同产粮多,卖给国家的粮食也多。1965年增产粮食90多万公斤,每人产粮600公斤,除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外,人均留口粮第一次达到300公斤,群众很高兴。

梁同村后,从兰蒙一直到红岭、坛周一带,山上都是光溜溜的,许多地方因积土杂肥还铲了草皮,水土流失相当严重。韦国清对工作队长说:“老贺,看来我们还得安排个时间,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消灭荒山。”贺亦然说:“我同意,工作队不仅要抓好当前生产,还要给梁同的子孙后代做点好事。”春节过后,在春耕大忙之前,经过工作队和梁同公社干部的精心组织,全社20个生产队,全部出动,按耕作区分片包干,大干两个星期,便把450多亩荒山全部种上了松树苗。当年韦国清带头参加种植的这些小树苗,如今已经长大成林,郁郁葱葱。

短短几个月,韦国清对梁同的生产和建设,农林牧副渔,山水田林路,都很关心。无论是群众急切要求解决的生活需求,还是造福后代的长期规划,统统在他的筹虑之中。

在他的指导和监督下,梁同各个生产队都建立了农科小组,普遍实行选用良种、合理施肥、适当密植、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适时晒田等一系列科学种田措施,使粮食单产和总产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产。队队办了果园和养猪场,有些片还联合办了综合加工厂、副业场,增加了集体收入。

为了改变梁同的生产条件,增加农业后劲,韦国清要求把梁同的田地进行平整,搞成能灌、能排、能机耕的园田化。

后来,梁同群众用了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大垌的田地平整任务,做到灌水、排水分开,机耕道、人行道分开,当年平整,当年种植,当年增产。

根据韦国清的意见,工作队先后为梁同作了土地利用、水利、园田化、发展社队企业等四项规划。这些规划,有的在“四清”期间实现了,有的是后来由梁同的干部带领群众实施的。

韦国清离开梁同之后,一直在关心梁同的建设,并多次回到梁同视察,听取意见,指导工作。

梁同的干部和群众,也十分怀念曾在这里与他们同甘共苦,和他们共同创造幸福的“老韦”。

新闻推荐

大容山漂流,让激情荡漾于青山绿水间

 夏季又来了,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一次痛快酣畅的漂流之旅,一定会让你的夏日激情得到尽情的绽放!今年暑假,让我们来一次大容山激情漂...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韦国清在梁同蹲点)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