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丽霞)当前,榆林市各地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市800多个集中安置点也将逐步撤离,转入过渡性分散安置,确保每一个受灾群众温暖越冬。
灾情发生后,榆林市在学校、广场等场所建立了800多个群众安置点,安置人口23万多人。眼下,中小学开学在即,集中安置点也将逐步撤离。记者在宝塔区北关小学受灾群众安置点了解到,这里最多的时候收纳了近千名群众,现在已经全部撤离,校方开始整理校园环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记者在市体育场广场看到这里仍有许多帐篷,据工作人员介绍,体育场安置点最多的时候安置近400人,目前200多人已经撤离,大部分群众投亲靠友,少量群众选择务工,租赁房屋;现在只剩下188
名房屋受灾严重的群众。在这里,正在忙着收拾衣物的宝塔山社区法院山居民郝小丽告诉记者,她准备离开安置点回家整修房屋,如果房屋仍无法居住她将选择租房。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当前,榆林市逐渐撤离集中安置点,对于房屋轻度受损的群众,给予适当补助自行修复和加固,群众可以返回居住;对于房屋倒塌无法返回的群众,发放救助资金,通过投亲靠友、邻里互济、自行租赁等方式分散安置。此外,榆林市将拿出部分保障房、移民搬迁房和一些即将建成的商品房,优先用于受灾群众安置;将建设一些简易的过冬安置房,妥善安排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并计划9月份启动建设一批房屋,在明年入冬前让房屋倒塌的无房户全面入住。
新闻推荐
榆林市美术师赵东方经过精心构思创作的旅游产品——原创十二生肖泥塑作品于近日问世,为榆林市旅游产品再添新品。赵东方自幼喜爱涂涂画画,二十多年前,师从民间泥塑家白画(白怀秀)学习民间泥塑,现为中国...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