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自治区工商局发布了2013年工商系统查办十大典型案件,这十大案件涉及商标侵权、汽车维权、商业贿赂、违法发布广告、利用格式合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案件。截至2013年底,广西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14万起、合同违法案件608起、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148起、商标侵权案件856起,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376起、案值942.11万元,联合公安机关查处传销案件522起。这些案件的查处,不仅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
案例一:
“奔驰”汽车爆缸维权
2012年7月4日,南宁消费者江先生以38.8万元购买了一辆奔驰BJ7182VL轿车。在正常行驶的途中,该车突然发生爆缸。江先生在自行维权未果的情况下,于2012年12月25日到广西消委会进行投诉。
2013年1月23日,广西消委会组织江先生与汽车经销商、汽车生产厂家、汽车专家、律师志愿者及新闻媒体记者召开调解会,当场并没有达成协议。会后,广西消委会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取得联系,要求生产厂家依照事实和法律规定履行责任,并支持江先生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将损坏的汽车零件送检,继续维权。最终,经过调解,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同意收回爆缸的汽车,并与消费者达成补差价换购新车的协议。
案例二:
处罚违法广告不手软
2012年底,南宁市某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深圳一家广告公司通过电信、移动等手机信息平台,以手机信息形式对外发布房地产广告20万条。其发布的广告不仅包含有投资回报承诺的内容,而且在涉及面积的内容中,没有表明是建筑面积还是使用面积,因而构成了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
2013年6月,南宁市工商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罚款人民币3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
限制竞争被罚19万元
2009年7月6日至2012年5月8日期间,柳州某水务有限公司作为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在验收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管道(自来水安装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过程中,利用其独占地位,限定施工单位在其指定的供应商处购买施工材料,构成了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013年1月,柳州市工商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人民币19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
销售不合格燃气被罚
2013年5月22日,贵港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对桂平市某燃气有限公司销售的液化石油气进行抽样送检,经法定机构检验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该公司经销的液化石油气因二甲醚不符合GB11174-2011《液化石油气标准》,被判定为不合格。
经查实,该公司共经销同批次液化石油气货值48594.43元,获利6028.23元。贵港市工商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6028.23元,罚款人民币53971.77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
“回扣拉客”构成商业贿赂
根据网民及媒体举报,北海市工商局对旅游行业中存在的“回扣拉客”行为进行了整顿。2013年10月6日,北海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北海市海城区某渔村大排档为招揽游客,在经营中采用不入账暗中给付出租车和三轮车司机回扣的方式招揽游客用餐,以此牟取利益。
经过立案调查,查明该经营户构成商业贿赂行为,北海市工商局依法对其作出罚款人民币16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六:
“建森”商标侵权
柳州市某床垫有限公司生产标注“建森睡宝”的床垫,因商标侵权,被柳州市工商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了没收其侵权产品,罚款人民币25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七:
超范围经营被罚3万元
玉林市某汽车销售公司擅自超出经营范围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构成了未经变更登记擅自改变登记事项的行为,被罚款人民币30000元。
案例八:
未取得执照擅自经营被罚
梧州市民黄某在只取得公司名称预先核准,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设立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构成了未依法登记而冒用有限责任公司名义的行为。梧州市工商局依法对其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人民币1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九:
霸王条款被罚
某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浦北分公司与消费者签订的格式合同设定了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构成了合同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案例十:
格式合同免责被罚
桂林市某燃气有限公司与消费者签订的供气协议中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其按照《合同法》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构成了合同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煜霞通讯员陈钦荣)记者近日从广西电网公司获悉,今年该公司计划投入1820万元专项资金,对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玉林、贵港等地区重点配电线路进行防风加固改造,以应对台风、强对...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