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冯健秋 张林涛
前几天,玉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晓姝的办公桌面上,放着一份刚刚签署的合同,良久,她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这是我们与玉林市科技局的一个合作项目,争取到20万元的科研经费。”朱院长介绍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3年来,坚持在科研上下苦功夫,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对接,做好服务。如玉林市委组织部引进ISO9001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该院协助开展培训、进行质量把关,助其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只是玉林师范学院重视科研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院上下凝心聚力,积极探索,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如今,玉林师院的各类科研成果可谓是遍地开花,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广西金宏达农药有限公司的多功效新型农药生产,用的是李家贵、朱万仁等老师的研究成果;南宁亚多制漆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建筑涂料,庞起、罗志辉等老师贡献了研究成果;玉林市德和昌洗涤公司所采用智能注水调配系统,是曹红亮、郑金存老师设计……
玉林师院副院长简金宝告诉记者,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工作导向,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研究资源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校市、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的新模式。为积极推介科研成果,学校还多次参加各种科技对接洽谈会、科普报告会、科技成果展示展览等科技对接活动。
3年来,玉林师范学院组建了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与玉林市文化局等多个单位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学校科研总经费也从258.75万元增加到843.52万元,年平均增长48.3%。
科研工作的“出彩”与教学息息相关。在玉林师范学院,有两种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一是侧重实践技能的卓越班,二是侧重复合型的“挂榜班”。
副院长王卓华向记者介绍说,“卓越班”的特点是在校外,比如法商学院的“卓越班”按照1:3的比例聘请了一大批法官、警官、律师作为实践导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而“挂榜班”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个性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和创新意识强的人才。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玉林师范学院两年前建立了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并投入5000多万元改善实验室条件,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今,该学校跨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重大课题正在实施中,有望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玉林讯8月25日,新建成的玉林市玉州区廉政警示教育长廊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该廉政警示教育长廊设置在户外,高2.9米,长42.5米,投资14万元,面向广大群众24小时开放。据悉,玉州区廉政警示教育长廊...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