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谢胜林 文/图
水流从坡顶流下,经过一级人工湿地后直泻而下,远看就像一袭薄纱。从坡顶到坡底,落差超过10米,总共建设有4级人工湿地,水流层层流下,如同天边舒缓的流云……
坡底,在一个大型水池的中央,水流从一个碗状喷泉里喷洒而出,形成一条一米多高的水柱。这不是园林景观,而是设计巧妙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国庆前,在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大双村,当这座污水处理设施正式启用时,在场村民惊叹不已。
这是记者第三次探访大双村。一年多来,这个水库上游村就如何保护水源进行了不少努力,致力建设先进的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如今他们的目标已然达成。
这一天,村主任杨凤波特别高兴:“这个污水处理站不仅解决了污水的大问题,还像一个公园一样,真是太好了。”
建设方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污水处理站依地势设计建造,将村里的生活污水引过来,过滤后通过水管引入落差12米的水池,产生无动力喷泉水柱,出水进入人工湿地过滤后达标排放。而另一路污水则流入4级人工湿地,形成瀑布。人工湿地内的填料能够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上面附着的微生物能降解部分污染物质,也是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工作人员指着出水口说:“你看,经处理后污水变得清澈,可以作为水库饮用水和农业灌溉使用。而我们的检测结果也表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作为水库上游村,污水和垃圾是两大难题,大双村是如何处理另一个难题——生活垃圾的呢。村主任杨凤波二话不说带着记者到达村口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生物处理站。
在这里,记者看到一座大型的机器,工作人员黎天明正在将垃圾往机器里输送。他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可以自动对垃圾进行分类、清洗、消毒,产生的污水流入沼气池产出沼气供村民使用。每年可实现减排垃圾438吨,可回收塑料43吨,玻璃等固体废物21吨。
杨凤波说:“有了这个机器,我们村每月还可减少垃圾清运费用3500元呢。”
新闻推荐
10月18日上午,一项省级自行车登顶赛在距离玉林市区数十公里外的大容山拉开帷幕。来自广西、广东两省区约40个自行车俱乐部的260名选手在绿树如荫的风景区展开激烈角逐。赛道全长约16公里,海拔高度...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